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城市贫困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一) 贫困 | 第15-16页 |
(二) 城市贫困的原因 | 第16页 |
(三) 应对城市贫困的对策建议 | 第16-17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9页 |
1.4.2 数据分析法 | 第19页 |
1.4.3 比较研究法 | 第19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城市贫困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城市化 | 第20页 |
2.1.2 贫困 | 第20-21页 |
2.1.3 城市贫困 | 第21-22页 |
2.2 城市贫困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2.1 贫困文化理论 | 第22-23页 |
2.2.2 权利贫困理论 | 第23-24页 |
2.2.3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贫困问题及特征 | 第25-33页 |
3.1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贫困人群的组成 | 第25页 |
3.1.1 城市户籍贫困人群 | 第25页 |
3.1.2 农民工等外来贫困人群 | 第25页 |
3.2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3.2.1 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 第25-27页 |
3.2.2 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 | 第27页 |
3.2.3 城市化水平低 | 第27-28页 |
3.2.4 贫富差距悬殊 | 第28-29页 |
3.3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贫困的表现 | 第29-33页 |
3.3.1 劳动技能低下,导致就业困难 | 第29-30页 |
3.3.2 家庭经济条件差,导致教育机会不足 | 第30页 |
3.3.3 住房申请条件严格,导致居住条件差 | 第30-31页 |
3.3.4 社会身份低下,导致利益表达困难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4.1 劳动力市场规范性不足 | 第33页 |
4.2 城市贫困群体的权利贫困 | 第33-34页 |
4.3 社保参与度低 | 第34-35页 |
4.4 反贫困措施的扶贫功能欠缺 | 第35-37页 |
4.4.1 社保制度扶贫功能不足 | 第35页 |
4.4.2 城市扶贫主体单一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反贫困措施 | 第37-40页 |
5.1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 | 第37-38页 |
5.2 美国的城市扶贫政策 | 第38-40页 |
5.2.1 分类福利保障制度 | 第38页 |
5.2.2 家庭资产的建立 | 第38页 |
5.2.3 住房混居政策 | 第38-40页 |
第六章 城市化进程中反城市贫困的对策建议 | 第40-46页 |
6.1 健全就业保障制度,提升城市贫困群体的就业能力 | 第40-41页 |
6.1.1 完善就业培训体系 | 第40-41页 |
6.1.2 优化就业环境 | 第41页 |
6.2 建立分类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其反贫困的效力 | 第41-42页 |
6.3 转变政府职能,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扶贫 | 第42-43页 |
6.4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城市贫困群体收入 | 第43-44页 |
6.4.1 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增加工资性收入 | 第43页 |
6.4.2 优化政府再分配功能,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 | 第43-44页 |
6.5 构建权利保护机制,提升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 | 第44-46页 |
6.5.1 保障城市贫困群体的受教育权 | 第44-45页 |
6.5.2 保障城市贫困群体的政策参与权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