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县域公路交通特性分析 | 第17-26页 |
2.1 县域公路 | 第17-18页 |
2.2 县域公路交通特性分析 | 第18-22页 |
2.2.1 县域公路交通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2.2.2 县域公路交通特征分析 | 第19-20页 |
2.2.3 县域公路出行特征分析 | 第20-22页 |
2.3 县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县域公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40页 |
3.1 人的因素 | 第26-30页 |
3.1.1 机动车驾驶员 | 第27-28页 |
3.1.2 其他交通参与者 | 第28-30页 |
3.2 车辆因素 | 第30-32页 |
3.2.1 机动车 | 第30-32页 |
3.2.2 非机动车 | 第32页 |
3.3 道路因素 | 第32-36页 |
3.3.1 道路等级 | 第32-33页 |
3.3.2 道路几何特征 | 第33-36页 |
3.3.3 交叉口 | 第36页 |
3.4 环境因素 | 第36-38页 |
3.4.1 交通环境 | 第36-37页 |
3.4.2 自然环境 | 第37-38页 |
3.5 管理因素 | 第38-39页 |
3.5.1 交通控制 | 第38-39页 |
3.5.2 交通管理 | 第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县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的选定 | 第40-52页 |
4.1 评价思路 | 第40页 |
4.2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40-43页 |
4.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40页 |
4.2.2 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40-42页 |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42-43页 |
4.3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 第43-47页 |
4.3.1 道路安全评价方法选取原则 | 第43-44页 |
4.3.2 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分析 | 第44-47页 |
4.4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7-51页 |
4.4.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7-48页 |
4.4.2 层次分析法 | 第48-50页 |
4.4.3 构建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52-74页 |
5.1 三台县道路交通概况 | 第52-56页 |
5.2 三台县2008-2014年交通安全状况分析 | 第56-58页 |
5.3 三台县县域公路安全评价 | 第58-70页 |
5.3.1 县乡道路安全评价 | 第58-64页 |
5.3.2 国省道安全评价 | 第64-70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0-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