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思想建设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导言第12-39页
    一、选题由来与研究意义第12-15页
    二、研究综述第15-36页
    三、关键概念和研究思路第36-37页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37-39页
第一章 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理论逻辑第39-91页
    第一节 意识形态认同第39-62页
        一、认同的内涵及建构逻辑第39-45页
        二、意识形态认同的内涵及特征第45-59页
        三、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机制第59-62页
    第二节 执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第62-76页
        一、执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特征第62-67页
        二、执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规律第67-74页
        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认同的特征第74-76页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逻辑第76-91页
        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内涵及特征第77-81页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界定及特征第81-86页
        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逻辑第86-91页
第二章 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时代价值第91-109页
    第一节 执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性第91-94页
        一、辩护和批判第91-92页
        二、导向和整合第92-93页
        三、教化和规范第93-94页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紧迫性第94-109页
        一、社会转型期亟需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第94-98页
        二、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状况和负面表现第98-109页
第三章 中外社会转型过程中意识形态认同的经验借鉴第109-134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历程及经验第109-116页
        一、基本历程第109-112页
        二、基本经验第112-116页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建构意识形态认同的启示第116-124页
        一、启蒙运动时期建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启示第116-119页
        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认同的启示第119-124页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失败的教训第124-132页
        一、主要做法第124-129页
        二、几点警示第129-132页
    小结第132-134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认同弱化的主要原因第134-154页
    第一节 主体条件:社会公众思想意识转型对认同的影响第134-137页
        一、社会转型助推主体思想意识转型第134-135页
        二、主体思想意识转型对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第135-137页
    第二节 客体条件: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及执政队伍存在问题第137-141页
        一、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消解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第137-138页
        二、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第138-141页
    第三节 介体条件:党的意识形态传播载体与方法的滞后第141-145页
        一、党的意识形态传播途径与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41-142页
        二、信息网络对党的意识形态认同构成突出挑战第142-145页
    第四节 环体条件:社会转型对意识形态认同的强力冲击第145-154页
        一、发展市场经济呼唤党的意识形态创新第145-146页
        二、发展民主政治对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第146-148页
        三、社会结构转型耗散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第148-150页
        四、多元思想文化消解党的意识形态吸引力第150-154页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推进策略第154-179页
    第一节 主体优化:把握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第154-158页
        一、关注主体的现实需求第154-155页
        二、符合主体的心理特征第155-158页
    第二节 客体优化:党的意识形态内容创新及执政队伍优化第158-165页
        一、党的意识形态内容优化第158-162页
        二、党自身队伍的优化第162-165页
    第三节 介体优化:党的意识形态宣教渠道与方法的创新第165-172页
        一、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宣教渠道与方法的基本原则第165-169页
        二、推进宣教渠道与方法的创新第169-172页
    第四节 环体优化:以社会转型的优化发展推进意识形态认同第172-179页
        一、推进经济发展夯实意识形态认同第172-173页
        二、推进政治民主保障意识形态认同第173-175页
        三、推进文化繁荣吸引意识形态认同第175-177页
        四、推进社会公正凝聚意识形态认同第177-179页
结语第179-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91页
后记第191-192页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croRNA-7-5p通过mT0RC2/SGK-l信号通路调控人肺泡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利用成骨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研究C/EBPα在骨发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