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古气候学论文

中、晚全新世气候、沉积环境变化在桂林岩溶湿地沉积物中的记录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3页
        1.2.1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2 孢粉及地球化学指标研究进展第17-21页
        1.2.3 桂林地区前人的研究第21-23页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第23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5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2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5-3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5-27页
        2.1.1 会仙湿地(BXY1)第26-27页
        2.1.2 西南村(则)第2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2.2.1 样品采集第27-28页
        2.2.2 测年第28-29页
        2.2.3 孢粉分析第29页
        2.2.4 有机碳同位素及有机碳、氮分析第29页
        2.2.5 粒度分析第29-31页
第3章 八仙岩剖面研究结果第31-44页
    3.1 八仙岩剖面(BXY1)年代框架的建立第31-32页
    3.2 八仙岩剖面(BXY1)地球化学指标记录第32-37页
        3.2.1 地球化学指标分析结果第32-34页
        3.2.2 BXY1剖面地球化学指标记录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第34-37页
    3.3 八仙岩剖面(BXY1)孢粉、藻类记录第37-42页
        3.3.1 孢粉、藻类分析结果第37-40页
        3.3.2 BXY1剖面孢粉、藻类记录的植被、气候及沉积环境变化第40-42页
    3.4 BXY1剖面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西南村剖面研究结果第44-59页
    4.1 西南村剖面(XN)年代框架与岩性描述第44-45页
    4.2 西南村剖面(XN)地球化学指标记录第45-52页
        4.2.1 XN剖面地球化学指标分析结果第45-49页
        4.2.2 XN剖面地球化学指标记录的气候及环境变化第49-52页
    4.3 西南村剖面(XN)孢粉、藻类记录第52-57页
        4.3.1 XN剖面孢粉、淡水藻类分析结果第52-56页
        4.3.2 XN剖面孢粉、藻类记录的植被、气候及沉积环境变化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对比分析与主要结论第59-64页
    5.1 西南村剖面(XN)与八仙岩剖面(BXY1)孢粉、地球化学指标的对比第59-61页
        5.1.1 XN剖面与BXY1剖面孢粉数据对比第59页
        5.1.2 XN剖面与BXY1剖面值的对比第59-61页
    5.2 桂林岩溶区8000年以来的植被及气候变化第61-64页
第6章 讨论与展望第64-69页
    6.1 讨论第64-67页
        6.1.1 桂林地区的全新世大暖期第64-65页
        6.1.2 人类活动与石漠化第65-66页
        6.1.3 岩溶湿地沉积物δ~(13)C值的指示意义第66-67页
    6.2 创新点第67页
    6.3 不足第67页
    6.4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77页
简历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支持网络产品信息查询的众核DPI装置
下一篇:漆艺髹饰的艺术表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