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植物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7-22页 |
1.2.1 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17-18页 |
1.2.2 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第18-20页 |
1.2.3 植物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20-22页 |
1.3 种子油中活性成分研究 | 第22-26页 |
1.3.1 脂肪酸 | 第22-23页 |
1.3.2 植物甾醇 | 第23-25页 |
1.3.3 生育酚 | 第25-26页 |
1.4 梓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26-30页 |
1.4.1 梓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4.2 梓属植物生物活性研究 | 第27-3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6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1.6.1 研究方案 | 第31-32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楸树叶片中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 | 第34-41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2.1.1 材料 | 第34页 |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4-35页 |
2.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5-38页 |
2.2.1 预实验溶液的制备 | 第35-36页 |
2.2.2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的鉴定 | 第36页 |
2.2.3 糖、苷鉴定 | 第36页 |
2.2.4 有机酸鉴定 | 第36页 |
2.2.5 皂苷鉴定 | 第36页 |
2.2.6 酚类和鞣质鉴定 | 第36-37页 |
2.2.7 甾体及三萜类鉴定 | 第37页 |
2.2.8 黄酮类鉴定 | 第37页 |
2.2.9 香豆素、内酯鉴定 | 第37页 |
2.2.10 强心苷鉴定 | 第37页 |
2.2.11 蒽醌鉴定 | 第37页 |
2.2.12 生物碱鉴定 | 第37页 |
2.2.13 挥发油、油脂鉴定 | 第37-3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2.3.1 水提取液预实验 | 第38页 |
2.3.2 乙醇提取液预实验 | 第38-39页 |
2.3.3 石油醚提取液预实验 | 第39页 |
2.4 讨论 | 第39-40页 |
2.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梓树、灰楸及楸树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41-50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41-42页 |
3.1.1 材料 | 第41-42页 |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2-44页 |
3.2.1 提取物的制备 | 第42-43页 |
3.2.2 总酚含量测定 | 第43页 |
3.2.3 还原力的测定 | 第43页 |
3.2.4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43页 |
3.2.5 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43页 |
3.2.6 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3.3.1 甘肃和河南两产地楸树无性系叶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比较 | 第44-45页 |
3.3.2 甘肃和河南两产地楸树无性系叶片提取物的还原力比较 | 第45页 |
3.3.3 甘肃和河南两产地楸树无性系叶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力比较 | 第45-46页 |
3.3.4 甘肃和河南两产地楸树无性系叶片提取物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比较 | 第46-47页 |
3.3.5 甘肃和河南两产地楸树无性系叶片提取物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页 |
3.3.6 梓树、灰楸及楸树叶片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 第47-48页 |
3.4 讨论 | 第48页 |
3.5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楸树叶片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 第50-61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50-51页 |
4.1.1 材料 | 第50页 |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0-51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4.2.1 提取与分离 | 第51页 |
4.2.2 总酚含量测定 | 第51页 |
4.2.3 还原力测定 | 第51页 |
4.2.4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51页 |
4.2.5 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51页 |
4.2.6 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51-52页 |
4.2.7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4.3.1 不同极性组分群的总酚含量比较 | 第52-53页 |
4.3.2 不同极性组分群的还原力比较 | 第53页 |
4.3.3 不同极性组分群的DPPH自由基清除力比较 | 第53-54页 |
4.3.4 不同极性组分群的羟自由基清除力比较 | 第54页 |
4.3.5 各分离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力比较 | 第54-56页 |
4.3.6 Fr.5 组分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56页 |
4.3.7 化合物的还原力比较 | 第56-57页 |
4.3.8 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比较 | 第57-58页 |
4.3.9 化合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力的比较 | 第58页 |
4.3.10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58-59页 |
4.4 讨论 | 第59-60页 |
4.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楸树叶片中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 第61-72页 |
5.1 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5.1.1 材料 | 第61页 |
5.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61-62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62-63页 |
5.2.1 提取与分离 | 第62页 |
5.2.2 培养基及溶液的制备 | 第62-63页 |
5.2.3 滤纸片的制备 | 第63页 |
5.2.4 菌种的活化 | 第63页 |
5.2.5 菌悬液的制备 | 第63页 |
5.2.6 楸树叶片提取液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6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3-70页 |
5.3.1 楸树叶片提取物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 | 第63-67页 |
5.3.2 楸树叶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 | 第67-68页 |
5.3.3 楸树叶片中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 | 第68页 |
5.3.4 两化合物在不同配比下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 | 第68-69页 |
5.3.5 两化合物在不同配比下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 | 第69-70页 |
5.4 讨论 | 第70-71页 |
5.5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楸树叶片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 第72-91页 |
6.1 材料与仪器 | 第72-74页 |
6.1.1 材料 | 第72页 |
6.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72-73页 |
6.1.3 细胞培养溶液配制 | 第73-74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74-78页 |
6.2.1 提取与分离 | 第74页 |
6.2.2 细胞培养 | 第74-75页 |
6.2.3 细胞生长曲线绘制 | 第75页 |
6.2.4 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75页 |
6.2.5 细胞划痕试验 | 第75-76页 |
6.2.6 平板细胞克隆形成试验 | 第76页 |
6.2.7 细胞周期检测 | 第76页 |
6.2.8 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 | 第76页 |
6.2.9 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HeLa细胞凋亡 | 第76-77页 |
6.2.10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 第77-78页 |
6.2.11 统计分析 | 第78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78-88页 |
6.3.1 楸树叶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组分群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78-79页 |
6.3.2 不同组分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79-80页 |
6.3.3 Fr.3.11组分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80-81页 |
6.3.4 熊果酸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81-82页 |
6.3.5 熊果酸对HeLa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82页 |
6.3.6 熊果酸对HeLa细胞迁移的影响 | 第82-83页 |
6.3.7 熊果酸对HeLa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 第83-84页 |
6.3.8 熊果酸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84-85页 |
6.3.9 熊果酸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85-86页 |
6.3.10 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HeLa细胞形态变化 | 第86-87页 |
6.3.11 熊果酸对HeLa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87-88页 |
6.4 讨论 | 第88-90页 |
6.5 小结 | 第90-91页 |
第七章 楸树种子活性成分研究 | 第91-101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91-92页 |
7.1.1 材料 | 第91页 |
7.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91-92页 |
7.2 研究方法 | 第92-94页 |
7.2.1 种子油提取 | 第92页 |
7.2.2 脂肪酸测定 | 第92页 |
7.2.3 植物甾醇测定 | 第92-93页 |
7.2.4 生育酚测定 | 第93页 |
7.2.5 脱脂种粕中黄酮类成分提取 | 第93页 |
7.2.6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93页 |
7.2.7 HPLC-ESI-MS测定黄酮类成分 | 第93-94页 |
7.2.8 还原力测定 | 第94页 |
7.2.9 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 第94页 |
7.2.10 ABTS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 第94页 |
7.2.11 统计分析 | 第94页 |
7.3 结果与分析 | 第94-98页 |
7.3.1 楸树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含量 | 第94-95页 |
7.3.2 楸树种子中植物甾醇含量 | 第95-96页 |
7.3.3 楸树种子中生育酚含量 | 第96页 |
7.3.4 楸树种粕中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 第96-97页 |
7.3.5 楸树种粕中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分析 | 第97-98页 |
7.4 讨论 | 第98-99页 |
7.5 小结 | 第99-101页 |
结论 | 第101-103页 |
创新点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6页 |
附录 | 第116-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作者简介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