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宁南—六盘山地区延安期原盆恢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0-16页
        1.2.1 原盆恢复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宁南-六盘山地区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及技术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第17页
    1.4 主要工作量第17-19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9-29页
    2.1 大地构造位置第19页
    2.2 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特征第19-24页
        2.2.1 研究区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第21-22页
        2.2.2 周缘山体及盆地演化特征第22-24页
    2.3 地层发育及沉积特征第24-27页
        2.3.1 中生界第24-27页
        2.3.2 新生界第27页
    2.4 后期改造期次及特点第27-29页
第三章 延安组地层展布及沉积特征第29-57页
    3.1 争议地层厘定及地层划分第29-34页
        3.1.1 争议地层厘定第29-33页
        3.1.2 研究区及邻区地层划分第33-34页
    3.2 典型地区剖析第34-45页
        3.2.1 王洼地区第34-36页
        3.2.2 炭山地区第36-38页
        3.2.3 宁东地区第38-39页
        3.2.4 新井地区第39-40页
        3.2.5 香山南麓地区第40-42页
        3.2.6 窑山地区第42-44页
        3.2.7 靖远地区第44-45页
    3.3 地层厚度展布特征第45-49页
        3.3.1 延安组横向剖面对比第45-48页
        3.3.2 延安组厚度平面展布第48-49页
    3.4 沉积相分析第49-57页
        3.4.1 冲积扇沉积体系第49-52页
        3.4.2 河流沉积体系第52-55页
        3.4.3 三角洲沉积体系第55-56页
        3.4.4 湖泊沉积体系第56-57页
第四章 物源综合分析第57-82页
    4.1 矿物学分析第57-62页
    4.2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第62-64页
        4.2.1 主量元素分析第62页
        4.2.2 微量元素分析第62-64页
        4.2.3 稀土元素分析第64页
    4.3 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第64-82页
        4.3.1 延安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第65-72页
        4.3.2 潜在蚀源区锆石年龄谱特征第72-76页
        4.3.3 不同时期碎屑锆石来源第76-80页
        4.3.4 物源综合分析第80-82页
第五章 延安期盆地原始面貌恢复第82-99页
    5.1 前侏罗纪古地貌格局探讨第82-87页
        5.1.1 周缘地区印支运动的的表现特征第82-83页
        5.1.2 研究区印支运动的表现及特征第83-84页
        5.1.3 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第84-87页
    5.2 延安期构造格局第87-90页
        5.2.1 西北地区侏罗系整体构造格局第88页
        5.2.2 地震剖面表现第88页
        5.2.3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第88-90页
        5.2.4 地层及岩性特征表现第90页
    5.3 原始盆地沉积边界第90-95页
        5.3.1 西南部边界第91-92页
        5.3.2 西部边界第92-93页
        5.3.3 西北部边界第93-95页
        5.3.4 北部边界第95页
    5.4 原始盆地沉积面貌第95-99页
主要认识与结论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课异构在高中金属元素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高一化学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