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民族学论文

阿拉善右旗生态移民后的变迁与调适研究--以某移民安置点为个案的调查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第10-12页
        一、选题缘起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选题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2-17页
        一、关于生态移民的国内研究动态第12-15页
        二、国外对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移民研究第15-16页
        三、生计方式变迁的相关研究第16页
        四、理论支撑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第17-18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二章 阿拉善右旗基本概况与移民进程第19-30页
    第一节 生态移民的区域背景介绍第19-21页
        一、自然环境概况第19-20页
        二、社会经济情况概况第20页
        三、阿拉善右旗蒙古族源流第20-21页
    第二节 迁出地的生态困境第21-24页
        一、表现出的问题第21-22页
        二、草原畜牧业存在的危机第22-24页
    第三节 阿拉善右旗生态移民分布与措施第24-26页
        一、移民分布区域第24-25页
        二、移民采取的措施第25-26页
    第四节 调研点调查对象与整体情况第26-28页
        一、针对的调查对象第26-27页
        二、调研点整体情况第27-28页
    第五节 调研点移民步骤与移民分布第28-30页
第三章 生态移民推动的生计方式变迁第30-38页
    第一节 草场与畜群使用情况变迁第30-33页
        一、移民前后草场使用情况对比第30-32页
        二、畜群规模缩水第32-33页
    第二节 家庭收入状况第33-38页
        一、家庭收入的前后对比第33-34页
        二、收入结构调整下移民职业的改变第34-36页
        三、现阶段收入方式的几种类型第36-38页
第四章 生态移民生活层面的调适分析第38-52页
    第一节 生活要素的变迁第38-43页
        一、饮食与居住条件的变迁第38-40页
        二、出行的快捷与服饰的实用第40-41页
        三、接收外部信息的便捷第41-43页
    第二节 学习途径的改变第43-45页
        一、以经验为主的学习第43页
        二、学习模式多样化第43-44页
        三、对待学习的态度第44-45页
    第三节 娱乐方式多样化第45-46页
    第四节 语言使用情况第46-48页
    第五节 社会交往结构的拓展第48-52页
        一、民族内部交往结构第48-50页
        二、不同民族间的交往结构第50-52页
第五章 生态移民观念层面调适分析第52-60页
    第一节 宗教信仰的淡化与功利化第52-55页
        一、信众的减少第53页
        二、功利化趋势明显第53-54页
        三、宗教形式的改变第54-55页
    第二节 教育观念的变化第55-57页
        一、移民前家庭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第55-56页
        二、被逐步认可的学校教育第56-57页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选择第57页
    第三节 婚嫁与生育观念的变化第57-60页
        一、婚嫁观念的变化第57-59页
        二、生育观念的变化第59-60页
第六章 生态移民进程与效果的综合评价第60-81页
    第一节 移民对搬迁的态度第60-64页
        一、“我”愿意搬迁第60-62页
        二、“我”考虑搬迁第62-63页
        三、“我”不愿意搬迁第63-64页
    第二节 政府是移民变迁的主导力量第64-69页
        一、为什么是政府主导第64-66页
        二、哪些移民得到了好处?第66-69页
    第三节 C嘎查宏观政策与微观评价效果差异第69-76页
        一、环境效益评价第69-71页
        二、经济状况效益评价第71-74页
        三、社会生活效益评价第74-75页
        四、对移民政策的评价第75-76页
    第四节 转型困境与评价结论第76-81页
        一、转型时期的阵痛第76-80页
        二、C嘎查的综合评价结论第80-81页
第七章 变迁与调适中的问题与反思第81-92页
    第一节 生态移民后的问题和隐患第81-85页
        一、生计方式转型的问题第81-82页
        二、政府主导下移民工程产生的系列问题第82-83页
        三、移民群体的自适应问题第83-84页
        四、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第84-85页
    第二节 对生态移民的合理化建议第85-90页
        一、走开发型生态移民的道路第85-86页
        二、主导力量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第86-88页
        三、移民群体自身的转变第88-89页
        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第89-90页
    第三节 构建草原生态文明的思考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回族干部问题研究
下一篇:α/β-半乳糖苷酶辅助饱和硫酸铵法提取牦牛血中免疫球蛋白G及其活性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