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1.1 钛酸钡的晶体结构 | 第12-13页 |
| 1.2 钛酸钡的介电性能 | 第13-15页 |
| 1.2.1 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 第13-14页 |
| 1.2.2 钛酸钡陶瓷的介电谱图 | 第14页 |
| 1.2.3 常见电容器类型 | 第14-15页 |
| 1.3 钛酸钡的制备方法 | 第15页 |
| 1.4 稀土掺杂对钛酸钡的影响 | 第15-16页 |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实验 | 第18-23页 |
| 2.1 实验原料 | 第18页 |
| 2.2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 2.3 陶瓷制备过程 | 第18-19页 |
| 2.3.1 称量、研磨 | 第18-19页 |
| 2.3.2 预烧 | 第19页 |
| 2.3.3 掺胶、压片 | 第19页 |
| 2.3.4 烧结 | 第19页 |
| 2.3.5 样品处理 | 第19页 |
| 2.4 样品测试 | 第19-23页 |
| 2.4.1 XRD测试 | 第19-20页 |
| 2.4.2 Raman测试 | 第20页 |
| 2.4.3 SEM测试 | 第20-21页 |
| 2.4.4 DTC测试 | 第21页 |
| 2.4.5 EPR测试 | 第21-22页 |
| 2.4.6 XPS测试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La/Tb共掺杂BaTiO_3陶瓷的介电性能和缺陷化学研究 | 第23-38页 |
| 3.1 研究背景 | 第23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6页 |
| 3.3.1 XRD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25-27页 |
| 3.3.2 RS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27页 |
| 3.3.3 SEM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27-29页 |
| 3.3.4 DTC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29-31页 |
| 3.3.5 EPR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31-32页 |
| 3.3.6 XPS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32-34页 |
| 3.3.7 讨论 | 第34-36页 |
| 3.4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Tb在BaTiO_3陶瓷中自补偿模式探索及介电性能 | 第38-46页 |
| 4.1 背景介绍 | 第38页 |
| 4.2 实验过程 | 第38-39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 4.3.1 XRD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39-40页 |
| 4.3.2 RS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40页 |
| 4.3.3 SEM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 4.3.4 DTC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41-44页 |
| 4.3.5 EPR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 4.3.6 讨论 | 第45页 |
| 4.4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烧结温度对(Ba_(0.93)La_(0.07))(Ti_(0.93)Tb_(0.07))O_3陶瓷的固溶性质的影响和介电性能研究 | 第46-52页 |
| 5.1 背景介绍 | 第46页 |
| 5.2 实验过程 | 第46页 |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46-51页 |
| 5.3.1 XRD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 5.3.2 RS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47-48页 |
| 5.3.3 SEM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48页 |
| 5.3.4 DTC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48-49页 |
| 5.3.5 EPR测试与分析结果 | 第49-50页 |
| 5.3.6 讨论 | 第50-51页 |
| 5.4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