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氧化铈的可控合成与机械抛光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1.1 微/纳米氧化铈的合成方法 | 第13-15页 |
| 1.2 氧化铈抛光磨料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 机械抛光机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7-19页 |
| 1.4.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 1.4.2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圆球形微纳米氧化铈的制备及其抛光性能研究 | 第19-29页 |
| 2.1 圆球形微纳米氧化铈的制备与抛光实验 | 第19-21页 |
| 2.1.1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9-20页 |
| 2.1.2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 2.1.3 圆球形微纳米氧化铈的制备 | 第20页 |
| 2.1.4 圆球形微纳米氧化铈的机械抛光实验 | 第20-21页 |
| 2.2 圆球形微纳米氧化铈的表征 | 第21-23页 |
| 2.2.1 圆球形微纳米氧化铈的XRD分析 | 第21-22页 |
| 2.2.2 圆球形微纳米氧化铈的SEM分析 | 第22-23页 |
| 2.3 圆球形微纳米氧化铈的机械抛光性能 | 第23-24页 |
| 2.4 圆球形微纳米氧化铈的有限元仿真 | 第24-27页 |
| 2.4.1 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 2.4.2 定义模型材料属性 | 第25页 |
| 2.4.3 划分网格 | 第25-26页 |
| 2.4.4 设置边界条件及定义载荷 | 第26页 |
| 2.4.5 圆球形微纳米氧化铈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3章 方块形纳米氧化铈的制备及其抛光性能研究 | 第29-39页 |
| 3.1 方块形纳米氧化铈的制备与抛光实验 | 第29-30页 |
| 3.1.1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9页 |
| 3.1.2 技术路线 | 第29页 |
| 3.1.3 方块形纳米氧化铈的制备 | 第29页 |
| 3.1.4 方块形纳米氧化铈的机械抛光实验 | 第29-30页 |
| 3.2 方块形纳米氧化铈的表征 | 第30-31页 |
| 3.2.1 方块形纳米氧化铈的XRD分析 | 第30页 |
| 3.2.2 方块形纳米氧化铈的SEM分析 | 第30-31页 |
| 3.3 方块形纳米氧化铈的机械抛光性能 | 第31-32页 |
| 3.4 方块形纳米氧化铈的有限元仿真 | 第32-37页 |
| 3.4.1 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 3.4.2 定义模型材料属性 | 第33页 |
| 3.4.3 划分网格 | 第33-34页 |
| 3.4.4 设置边界条件及定义载荷 | 第34-35页 |
| 3.4.5 方块形纳米氧化铈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4章 八面体形纳米氧化铈的制备及其抛光性能研究 | 第39-49页 |
| 4.1 八面体形纳米氧化铈的制备与抛光实验 | 第39-40页 |
| 4.1.1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9页 |
| 4.1.2 技术路线 | 第39页 |
| 4.1.3 八面体形纳米氧化铈的制备 | 第39页 |
| 4.1.4 八面体形纳米氧化铈的机械抛光实验 | 第39-40页 |
| 4.2 八面体形纳米氧化铈的表征 | 第40-41页 |
| 4.2.1 八面体形纳米氧化铈的XRD分析 | 第40页 |
| 4.2.2 八面体形纳米氧化铈的分析 | 第40-41页 |
| 4.3 八面体形纳米氧化铈的机械抛光性能 | 第41-43页 |
| 4.4 八面体形纳米氧化铈的有限元仿真 | 第43-47页 |
| 4.4.1 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 4.4.2 定义模型材料属性 | 第44页 |
| 4.4.3 划分网格 | 第44-45页 |
| 4.4.4 设置边界条件及定义载荷 | 第45页 |
| 4.4.5 八面体形纳米氧化铈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5章 不同形貌纳米氧化铈抛光性能对比 | 第49-57页 |
| 5.1 点面接触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 5.1.1 应力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 5.1.2 应变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 5.2 线面接触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 5.2.1 应力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 5.2.2 应变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 5.3 面面接触仿真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 5.3.1 应力对比分析 | 第53-54页 |
| 5.3.2 应变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