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 绪论 | 第8-18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令人担忧的高等教育质量 | 第8页 |
2.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及有效性 | 第8-10页 |
3.堪称“奇迹”的芬兰高等教育 | 第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文献分析法 | 第10-11页 |
2.比较研究法 | 第11页 |
3.案例分析法 | 第11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高等教育评估 | 第11页 |
2.审核 | 第11-12页 |
3.认证 | 第12页 |
4.高等教育质量与保障 | 第12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关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研究 | 第12-14页 |
2.关于芬兰高等教育发展与现状的研究 | 第14-15页 |
3.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 | 第15页 |
4.关于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FINHEEC)的研究 | 第15-18页 |
二、 芬兰高等教育概况 | 第18-23页 |
(一)芬兰教育系统 | 第18页 |
(二)芬兰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三)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 | 第19-23页 |
1.大学 | 第19-21页 |
2.多科技术学院 | 第21-23页 |
(四)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历史 | 第23页 |
三、 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 第23-27页 |
(一)在宏观层面,教育部负责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政策引导 | 第24-25页 |
(二)在中观层面,主要是质量保障机构----高校的评估与审核 | 第25页 |
(三)在微观层面,高等教育机构需为自己的教育质量负责 | 第25-27页 |
四、芬兰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体系审核 | 第27-33页 |
(一)审核目标 | 第27-28页 |
(二)审核主体 | 第28页 |
(三)审核指标 | 第28-29页 |
(四)审核步骤 | 第29-31页 |
1.高校申请审核 | 第29页 |
2.审核小组人员确定及培训 | 第29-30页 |
3.审核材料的准备及提交 | 第30页 |
4.现场考察 | 第30页 |
5.审核报告及结果 | 第30页 |
6.总结研讨会 | 第30-31页 |
7.高校反馈 | 第31页 |
8.后续跟踪 | 第31页 |
9.复审 | 第31页 |
(五)审核结果 | 第31-33页 |
1.通过门槛 | 第31页 |
2.审核决策 | 第31-32页 |
3.质量标签 | 第32页 |
4.审核结果的使用 | 第32-33页 |
五、案例分析 | 第33-43页 |
(一)审核目标 | 第33-34页 |
(二)审核主体 | 第34页 |
(三)评估指标 | 第34-35页 |
1.高等教育机构质量政策 | 第34页 |
2.质量策略及运行管理 | 第34页 |
3.质量体系发展 | 第34页 |
4.学位教育 | 第34-35页 |
5.研究、发展与创新 | 第35页 |
6.社会影响及区域发展 | 第35页 |
7.选择性评估指标 | 第35页 |
(四)审核步骤 | 第35-41页 |
1.签订审核协议 | 第36页 |
2.任命审核小组 | 第36页 |
3.提交审核材料和自我评估报告 | 第36-37页 |
4.实地考察 | 第37-38页 |
5.评估报告及结果 | 第38-41页 |
(五)总结与评价 | 第41-43页 |
六、芬兰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体系审核的特点及启示 | 第43-48页 |
(一)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审核的特点 | 第43-45页 |
1.强调高等教育机构在审核过程中的自主性 | 第43页 |
2.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FINHEEC)的相对独立性 | 第43-44页 |
3.民主的评估决策 | 第44页 |
4.评估的结果的公开和利用 | 第44页 |
5.重视学生参与评估 | 第44-45页 |
(二)芬兰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体系审核的启示 | 第45-48页 |
1.正确认识政府在教育评估中的地位和角色 | 第45-46页 |
2.加强高校在质量保障审核中的作用和地位 | 第46-47页 |
3.应该将学生纳入到高等教育审核中 | 第47页 |
4.从注重教育的投入向注重教育产出转移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审核标准(部分)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