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耐盐、抗旱、高产和优质育种材料的选育及遗传剖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5-1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6页
    1.1 水稻耐盐和抗旱育种研究进展第16-18页
        1.1.1 水稻耐盐和抗旱品种的选育第16-17页
        1.1.2 水稻耐盐和抗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第17-18页
    1.2 水稻轮回选择育种研究进展第18-20页
        1.2.1 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第18-19页
        1.2.2 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第19页
        1.2.3 隐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利用第19页
        1.2.4 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利用第19-20页
    1.3 水稻耐盐和抗旱的生理和遗传基础第20-24页
        1.3.1 水稻耐盐的生理和遗传基础第20-21页
        1.3.2 水稻抗旱的生理和遗传基础第21-22页
        1.3.3 水稻耐盐和抗旱的遗传重叠第22页
        1.3.4 水稻耐盐和抗旱的QTL定位第22-24页
    1.4 本研究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利用轮回选择群体选育耐盐、抗旱和高产的育种材料第26-36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6-29页
        2.1.1 试验材料第26-28页
        2.1.2 耐盐、抗旱和高产筛选第28页
        2.1.3 产量评价试验第28-2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2.2.1 耐盐、抗旱和高产的筛选结果第29-30页
        2.2.2 2016 年旱季产量考察结果第30-32页
        2.2.3 2016 年雨季产量考察结果第32-33页
    2.3 讨论第33-36页
        2.3.1 高产多抗水稻材料的选育第33-34页
        2.3.2 轮回选择育种的关键考虑因素第34-36页
第三章 利用耐盐、抗旱和高产选择育种群体进行目标性状QTL定位第36-52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6-38页
        3.1.1 试验材料第36页
        3.1.2 耐盐、抗旱和高产筛选第36-37页
        3.1.3 产量评价试验第37页
        3.1.4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基因型的测定第37-38页
        3.1.5 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第3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8-48页
        3.2.1 耐盐、抗旱和高产筛选结果第38页
        3.2.2 产量考察结果第38-40页
        3.2.3 抽穗期、株高和穗数考察结果第40-41页
        3.2.4 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第41-42页
        3.2.5 SNP标记的统计信息第42-43页
        3.2.6 亲本染色体片段来源分析结果第43页
        3.2.7 选择群体中QTL定位结果第43-45页
        3.2.8 随机群体中QTL定位结果第45-47页
        3.2.9 重要QTL候选基因分析结果第47-48页
    3.3 讨论第48-52页
        3.3.1 选择育种群体QTL定位第48-49页
        3.3.2 QTL候选基因分析第49-51页
        3.3.3 定向筛选和交叉筛选第51-52页
第四章 水稻苗期耐盐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第52-62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52-53页
        4.1.1 试验材料第52页
        4.1.2 苗期耐盐处理和表型测定第52-53页
        4.1.3 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第5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4.2.1 表型变异第53-54页
        4.2.2 QTL定位结果第54-55页
        4.2.3 候选基因分析结果第55-59页
    4.3 讨论第59-62页
        4.3.1 耐盐相关性状QTL定位第59页
        4.3.2 QTL的候选基因第59-61页
        4.3.3 在耐盐育种中的应用第61-62页
第五章 利用多群体联合分析定位水稻全生育期耐盐相关QTL第62-79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62-63页
        5.1.1 试验材料第62页
        5.1.2 全生育期盐胁迫下的产量试验第62-63页
        5.1.3 基因型测定第63页
        5.1.4 数据分析第63页
        5.1.5 QTL的精细定位第6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3-74页
        5.2.1 表型变异和性状相关第63-66页
        5.2.2 QTL定位结果第66-71页
        5.2.3 QTL的精细定位结果第71-74页
    5.3 讨论第74-79页
        5.3.1 QTL定位结果比较第74-75页
        5.3.2 QTL的精细定位第75页
        5.3.3 QTL等位基因的效应值第75-77页
        5.3.4 在近等基因系构建上的应用第77页
        5.3.5 在聚合育种上的应用第77-79页
第六章 高产、抗逆育种材料的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第79-85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79-80页
        6.1.1 试验材料第79页
        6.1.2 表型测定第79页
        6.1.3 数据分析第79-80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80-84页
        6.2.1 表型变异第80-81页
        6.2.2 聚类分析结果第81-84页
    6.3 讨论第84-85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9页
附录第99-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作者简历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膜性奶牛乳头药浴剂的研制及临床效果研究
下一篇:油佐剂疫苗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佐剂在鸡蛋、鸡肉等中的残留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