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8页 |
(一) 新课程改革对“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 第7页 |
(二) 小学数学教科书研究的必要性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8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三、核心概念 | 第9页 |
(一) 综合与实践 | 第9页 |
(二) 小学数学教材 | 第9页 |
(三) 小学第一学段 | 第9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一) 关于小学数学教材的对比研究 | 第9-11页 |
(二) 关于“综合与实践”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理念和落实差异的比较分析 | 第15-21页 |
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理念的比较 | 第15-17页 |
(一) 数学课程标准新旧版本基本理念的相同点 | 第15-16页 |
(二) 数学课程标准新旧版本基本理念的不同点 | 第16-17页 |
二、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编写中落实理念差异的比较 | 第17-19页 |
(一) 苏科版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编写理念 | 第17-18页 |
(二) 人教版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编写理念 | 第18页 |
(三) 北师大版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编写理念 | 第18-19页 |
三、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体现“新课标”基本理念的异同点 | 第19-21页 |
(一) 基本理念的相同点 | 第19-20页 |
(二) 基本理念的不同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比较研究 | 第21-35页 |
一、“综合与实践”专题数量的比较 | 第21-24页 |
(一) 大小专题数量比较 | 第21-23页 |
(二) 比较分析的结论 | 第23-24页 |
二、“综合与实践”素材选取的比较 | 第24-29页 |
(一) 素材选取来源比较 | 第24-26页 |
(二) 比较分析的结论 | 第26-29页 |
三、“综合与实践”知识内容的比较 | 第29-33页 |
(一) 宏观比较 | 第29页 |
(二) 微观比较 | 第29-32页 |
(三) 比较分析的结论 | 第32-33页 |
四、“综合与实践”评价方式的比较 | 第33-35页 |
(一) 评价方式的比较 | 第33页 |
(二) 比较分析的结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呈现方式的研究 | 第35-41页 |
一、栏目呈现方式的比较 | 第35-36页 |
(一) 栏目差异的比较 | 第35页 |
(二) 比较分析的结论 | 第35-36页 |
二、知识呈现方式的比较 | 第36-37页 |
(一) 知识差异的比较 | 第36页 |
(二) 比较分析的结论 | 第36-37页 |
三、言语呈现方式的比较 | 第37-38页 |
(一) 言语差异的比较 | 第37-38页 |
(二) 比较分析的结论 | 第38页 |
四、板式呈现方式的比较 | 第38-41页 |
(一) 栏目差异的比较 | 第38-39页 |
(二) 比较分析的结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编写和实施建议 | 第41-47页 |
一、对小学数学教材编者的建议 | 第41-45页 |
(一) 专题数量要适中,分布应均匀 | 第41页 |
(二) 素材选取要丰富,来源应均衡 | 第41-42页 |
(三) 标题内容要精炼、紧承前文且紧联其他知识领域 | 第42页 |
(四) 评价方式倾向自我评价,提倡情感激励 | 第42-43页 |
(五) 栏目呈现要多样,设计应贴切 | 第43页 |
(六) 知识问题要丰富,练习应多样化 | 第43-44页 |
(七) 言语呈现要精炼,表述主体采用第二人称 | 第44页 |
(八) 板式要结构分明,应图文并茂 | 第44-45页 |
二、教师运用的实施建议 | 第45-47页 |
(一) 认真正确研读新课标 | 第45页 |
(二) 关注课程实施中的生成 | 第45-46页 |
(三) 探究与创造的指导能力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