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树木学论文

遮荫对5个不同功能组树种叶片特征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次生灌丛形成与原因第11页
        1.1.2 次生灌丛恢复与重建第11-12页
        1.1.3 植物耐荫性与演替研究第12页
    1.2 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遮荫对叶片特征影响的研究第13-14页
        1.2.2 遮荫对植物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的研究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第16页
        1.3.1 遮荫对5个树种叶片特征的影响第16页
        1.3.2 遮荫对5个树种叶绿素荧光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6页
        1.3.3 遮荫对5个树种的综合影响第16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8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8-24页
    2.1 研究地与试验设计第18-20页
        2.1.1 研究区概况第18页
        2.1.2 试验设计第18-20页
    2.2 叶片特征测定第20-21页
        2.2.1 部分叶片特征测定第20页
        2.2.2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20-21页
    2.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21页
    2.4 光合参数测定第21-22页
        2.4.1 光响应曲线第21-22页
        2.4.2 光合日变化指标第22页
    2.5 隶属函数第22页
    2.6 数据分析第22-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66页
    3.1 遮荫对5个树种叶片特征的影响第24-29页
        3.1.1 遮荫对部分叶片特征的影响第24-29页
        3.1.2 讨论第29页
    3.2 遮荫对5个树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9-36页
        3.2.1 遮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9-35页
        3.2.2 遮荫对叶绿素a/b的影响第35页
        3.2.3 讨论第35-36页
    3.3 遮荫对5个树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第36-47页
        3.3.1 遮荫对实际光量子产量(Y)的影响第36-38页
        3.3.2 遮荫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第38-39页
        3.3.3 遮荫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第39-41页
        3.3.4 遮荫对光化学淬灭(qP)的影响第41-43页
        3.3.5 遮荫对非光化学淬灭(qN)的影响第43-45页
        3.3.6 讨论第45-47页
    3.4 遮荫对5个树种光合特性的影响第47-58页
        3.4.1 叶表光强(Qleaf)和叶表温度(Tleaf)的日变化特征第47页
        3.4.2 遮荫对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第47-49页
        3.4.3 遮荫对净光合速率(A)日变化的影响第49-51页
        3.4.4 遮荫对气孔导度(Gs)日变化的影响第51-53页
        3.4.5 遮荫对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的影响第53-55页
        3.4.6 遮荫对蒸腾速率(E)日变化的影响第55-58页
        3.4.7 讨论第58页
    3.5 5个树种的耐荫性评价第58-66页
        3.5.1 遮荫对单个指标的影响及其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第58-64页
        3.5.2 遮荫对树种综合指标的影响第64-66页
4 结论与讨论第66-68页
    4.1 结论第66-67页
    4.2 讨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个人简介第76-78页
导师简介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更新方式对皆伐杉木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短期影响
下一篇:不同种植方式及微地形对毛竹碳汇林结构变化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