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基于市场机制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的法律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方法第12页
    1.3 创新之处第12-13页
2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之现状探析第13-21页
    2.1 直击现状——我国电子废弃物数量庞大且回收无序第13-16页
        2.1.1 数量庞大:增大回收压力第13-14页
        2.1.2 渠道混乱:加剧回收无序第14-16页
    2.2 究问原因——电子废弃物回收 “市场失灵”与 “政府失位”第16-21页
        2.2.1 “市场失灵”对相关主体激励不足第17-19页
        2.2.2 “政府失位”对回收市场规范不够第19-21页
3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之法律分析第21-26页
    3.1 制度建设第21-23页
        3.1.1 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立法的出台第22页
        3.1.2 废弃产品处理基金制度的施行第22页
        3.1.3 废弃产品处理资质认证的完善第22-23页
        3.1.4 旧电子产品有序化流通的管理第23页
    3.2 立法检视第23-26页
        3.2.1 立法层次低,侧重于处理第23页
        3.2.2 责任体系不完整第23-24页
        3.2.3 行政色彩较浓第24页
        3.2.4 利益刺激不够第24-25页
        3.2.5 配套措施不完善第25-26页
4 电子废弃物回收立法之国外借鉴第26-34页
    4.1 国外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立法实践第26-29页
        4.1.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第26-27页
        4.1.2 多主体责任分担制第27页
        4.1.3 经济化手段运用制第27-29页
    4.2 国外电子废弃物回收之立法启示第29-34页
        4.2.1 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第30页
        4.2.2 形成多方参与的回收体系——以差异为导向第30-32页
        4.2.3 采用经济刺激的回收手段——以市场为驱动第32-33页
        4.2.4 确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政府监管模式第33-34页
5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之法律对策第34-43页
    5.1 规制:完善政府监管的多方参与机制第34-38页
        5.1.1 回收任务、效果挂钩生产、销售指标第34-36页
        5.1.2 发挥小商贩的媒介作用第36-37页
        5.1.3 设置回收企业准入门槛第37-38页
        5.1.4 引导消费者的参与行为第38页
    5.2 激励:采用市场经济的利益刺激手段第38-41页
        5.2.1 “购买付费”模式第38-39页
        5.2.2 环境押金第39页
        5.2.3 税收优惠第39-40页
        5.2.4 经济补贴第40页
        5.2.5 “自愿协议”第40-41页
        5.2.6 价格刺激第41页
    5.3 配套:完善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相关制度第41-43页
        5.3.1 风险等级制度第41页
        5.3.2 分类回收制度第41-42页
        5.3.3 包装标识制度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个人简介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12年前《泰晤士报》中的中国儒释道形象
下一篇:基于图式理论的以读促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