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机制研究--以中泰事件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综述与研究评价第9-16页
        1.2.1 研究综述第9-15页
        1.2.2 现有研究评价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第17-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页
        1.4.2 创新之处第17-18页
2 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马克思的矛盾理论第18-19页
    2.2 新中国领导人关于处理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思想第19-23页
        2.2.1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第19-21页
        2.2.2 其他领导人关于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思想第21-23页
    2.3 社会学理论第23-24页
        2.3.1 社会冲突理论第23页
        2.3.2 社会燃烧理论第23-24页
    2.4 社会心理学理论第24-27页
3 中泰乡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调查第27-33页
    3.1 事件概况第27-29页
        3.1.1 中泰乡环境型群体性事件诱发时期第27-28页
        3.1.2 中泰乡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高涨阶段第28页
        3.1.3 中泰乡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消减时期第28-29页
    3.2 中泰乡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调查方法与内容第29-33页
        3.2.1 问卷设计的理论依据第29页
        3.2.2 问卷的设计结构与内容第29-30页
        3.2.3 样本的选取特征第30-33页
4 环境型群体性事件演进的社会心理机制分析第33-45页
    4.1 萌发期的心理促动第33-39页
        4.1.1 当地民众的邻避情结第33-35页
        4.1.2 情感诉求中的相对剥夺感第35-37页
        4.1.3 民众的从众与模仿第37-39页
    4.2 高涨期的心理激荡第39-42页
        4.2.1 社会燃烧第39-40页
        4.2.2 群体中的情绪感染第40-41页
        4.2.3 群体认同与极化第41-42页
    4.3 淡化期的心理消解第42-45页
        4.3.1 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第42-43页
        4.3.2 事件的淡化第43-45页
5 群体性事件的化解对策第45-51页
    5.1 准确把握民众的社会心态第45-47页
        5.1.1 社会心态失衡的由来第45-46页
        5.1.2 社会心态的化解对策第46-47页
    5.2 高度重视对意见领袖的把控第47-48页
    5.3 及时进行民众的心理疏导第48-51页
结语第51-52页
附录一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个人简介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个体层面与同伴群体层面的分析
下一篇:温州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