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及储氢性能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 ·氢能源介绍 | 第12-13页 |
|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发展历程 | 第13-19页 |
|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分类 | 第19-22页 |
|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22-23页 |
| ·金属有机配合储氢性能研究 | 第23-28页 |
| ·气体吸附理论 | 第23-26页 |
|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储氢性能研究 | 第26-27页 |
|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储氢机理研究 | 第27-2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储氢性能测试装置设计与调试 | 第30-37页 |
| ·测试装置原理介绍 | 第30-31页 |
| ·测试装置设计 | 第31-35页 |
| ·测试装置结构 | 第31-32页 |
| ·测试装置标定 | 第32-35页 |
| ·体积标定 | 第32页 |
| ·温度标定 | 第32-33页 |
| ·精度分析 | 第33-35页 |
| ·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 ·氢气吸附测定 | 第35-36页 |
| ·氢气脱附测定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六羧基铜(II)配合物的合成 | 第37-47页 |
| ·六羧基配体的合成 | 第37-41页 |
| ·实验试剂 | 第37页 |
| ·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37-40页 |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40-41页 |
| ·六羧基铜(Ⅱ)配合物的合成 | 第41-46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41-42页 |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42-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六羧基铜(Ⅱ)配合物的表征及储氢性能 | 第47-66页 |
| ·六羧基铜(Ⅱ)配合物的表征 | 第47-56页 |
| ·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47-49页 |
| ·表征结果和分析 | 第49-56页 |
| ·粉末 X 射线衍射 | 第49-5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页 |
| ·热重分析 | 第50-51页 |
|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51页 |
| ·氮气吸附等温线 | 第51-56页 |
| ·六羧基铜(Ⅱ)配合物的储氢性能研究 | 第56-65页 |
| ·气体状态方程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氯仿处理的影响 | 第59-60页 |
| ·不同活化温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氢气吸附等温线 | 第61-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主要结论 | 第66页 |
|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符号与标记(附录 1)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