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基于噻吩或噻吩并芳基单元的D-A型小分子和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59页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4-15页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第15-43页
        1.2.1 有机光伏给体材料的分子设计理念第16-17页
        1.2.2 典型有机光伏小分子给体材料介绍第17-27页
        1.2.3 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第27-37页
        1.2.4 典型有机光伏受体材料介绍第37-43页
    1.3 论文的设计思想与主要研究内容第43-46页
        1.3.1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第44-45页
        1.3.2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45页
        1.3.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9页
第2章 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和噻吩并吡咯二酮双受体单元的D(A-A')_2 型小分子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59-77页
    2.1 引言第59-60页
    2.2 实验部分第60-66页
        2.2.1 原料及试剂第60-61页
        2.2.2 材料测试及表征第61-62页
        2.2.3 小分子合成第62-6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6-74页
        2.3.1 小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其热稳定性能的研究第66-68页
        2.3.2 小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性能第68-69页
        2.3.3 小分子的电化学性能第69-70页
        2.3.4 小分子的DFT计算第70-71页
        2.3.5 小分子的光伏性能第71-73页
        2.3.6 小分子器件共混膜的形貌研究第73-74页
    2.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第3章 基于咔唑末端基团和引达省并二噻吩中心单元的D(A-AR)_2型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77-90页
    3.1 引言第77-78页
    3.2 实验部分第78-80页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78页
        3.2.2 材料测试及表征第78-79页
        3.2.3 小分子合成第79-8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0-88页
        3.3.1 小分子的合成及表征第80页
        3.3.2 目标化合物的热稳定和结晶性能第80-81页
        3.3.3 IDT(BT-T3Cz)_2 和IDT(DFBT-T3Cz)_2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性能第81-82页
        3.3.4 IDT(BT-T3Cz)_2 和IDT(DFBT-T3Cz)_2的电化学性能第82-83页
        3.3.5 IDT(BT-T3Cz)_2 和IDT(DFBT-T3Cz)_2的光伏性能第83-84页
        3.3.6 IDT(BT-T3Cz)_2 和IDT(DFBT-T3Cz)_2与PC_(71)BM共混膜的空穴迁移率和形貌特征第84-86页
        3.3.7 小分子理论计算下的最优模型及其HOMO、LUMO能级轨道图第86-88页
    3.4 本章小结第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第4章 基于多联噻吩、异靛蓝和喹喔啉单元的D-A_1-D-A_2型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90-106页
    4.1 引言第90-91页
    4.2 实验部分第91-97页
        4.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91页
        4.2.2 材料测试及表征第91页
        4.2.3 聚合物的合成第91-9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7-104页
        4.3.1 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97页
        4.3.2 聚合物的光学性能第97-99页
        4.3.4 聚合物理论计算第99-100页
        4.3.5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第100-103页
        4.3.6 聚合物的共混膜形貌特征第103-104页
    4.4 本章小结第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6页
第5章 基于苯并二噻吩-2,6-二羧酸酯新型受体单元的D-A型宽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106-123页
    5.1 引言第106-108页
    5.2 实验部分第108-113页
        5.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108页
        5.2.2 材料测试及表征第108-11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3-121页
        5.3.1 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热稳定性能第113-114页
        5.3.2 聚合物的光学性能第114-116页
        5.3.3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第116页
        5.3.4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第116-119页
        5.3.5 聚合物共混膜的形貌特征第119-121页
    5.4 本章小结第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3页
第6章 基于茚并噻吩不对称给体单元的D-A型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123-140页
    6.1 引言第123-124页
    6.2 实验部分第124-129页
        6.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124-125页
        6.2.2 材料测试及表征第125页
        6.2.3 聚合物的合成第125-12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9-138页
        6.3.1 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129页
        6.3.2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第129-130页
        6.3.3 聚合物的光学性能第130-131页
        6.3.4 聚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131-133页
        6.3.5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第133页
        6.3.6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第133-135页
        6.3.7 聚合物的迁移率和形貌特征第135-138页
    6.4 本章小结第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0页
第7章 基于噻吩并异苯并吡喃不对称给体单元的D-A型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第140-156页
    7.1 引言第140-142页
    7.2 实验部分第142-146页
        7.2.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142页
        7.2.2 材料测试及表征第142页
        7.2.3 聚合物的合成第142-146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46-154页
        7.3.1 化合物3的合成与表征第146-147页
        7.3.2 聚合物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第147页
        7.3.3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第147-148页
        7.3.4 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特性第148-149页
        7.3.5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第149-150页
        7.3.6 聚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150-151页
        7.3.7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第151-154页
    7.4 本章小结第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56页
总结与展望第156-159页
    总结第156-158页
    展望第158-159页
致谢第159-161页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61-164页
附录B 有机中间体,聚合物单体及聚合物的谱图第164-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省公路交通与城镇空间结构网络适应性研究
下一篇:2012-2015年青海省国内自助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