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1.2.1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本构 | 第16-21页 |
1.2.2 路基路面结构层参数反演 | 第21-22页 |
1.2.3 路面动力响应研究 | 第22-23页 |
1.2.4 考虑层间效应的路面响应研究 | 第23-2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动态粘弹性数值仿真分析 | 第26-35页 |
2.1 ABAQUS动力学分析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2.1.1 显示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 第26-27页 |
2.1.2 显示动力学分析稳定性 | 第27-28页 |
2.2 粘弹性本构二次开发及验证 | 第28-34页 |
2.2.1 用户材料子程序介绍 | 第28-31页 |
2.2.2 三参数模型VUMAT编写及验证 | 第31-33页 |
2.2.3 Burgers模型VUMAT编写及验证 | 第33-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室内围压试验获取实际工况参数的方法 | 第35-45页 |
3.1 模型分析 | 第35-39页 |
3.1.1 围压模型建立 | 第36页 |
3.1.2 无限元分析原理及应用 | 第36-39页 |
3.1.3 围压弹簧刚度及摩擦系数的作用 | 第39页 |
3.2 尺寸效应影响评价 | 第39-42页 |
3.2.1 围压和底面支撑对弹性试件影响 | 第39-40页 |
3.2.2 围压对粘弹性试件影响 | 第40-42页 |
3.3 围压体系对应变率效应影响 | 第42页 |
3.4 拼接路基工况模拟 | 第42-44页 |
3.4.1 差异支撑围压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 第42-43页 |
3.4.2 差异支撑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沥青混凝土粘弹性分析 | 第45-60页 |
4.1 沥青混凝土率相关粘弹性参数 | 第45-52页 |
4.1.1 沥青混凝土的应力松弛试验 | 第45-47页 |
4.1.2 加载速率对粘弹性参数的影响 | 第47-49页 |
4.1.3 率相关粘弹性参数公式的验证 | 第49-51页 |
4.1.4 率相关粘弹性本构模型VUMAT的验证 | 第51-52页 |
4.2 基于粘弹性参数的路面健康状态识别 | 第52-56页 |
4.2.1 现场承载板试验中粘弹性参数的应用 | 第52-55页 |
4.2.2 沥青路面病害的粘弹性参数识别 | 第55-56页 |
4.3 考虑率相关粘弹性效应的路面动态响应 | 第56-59页 |
4.3.1 轮胎-路面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4.3.2 不同车辆行驶速度下的路面动力响应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考虑界面效应的沥青混凝土动态响应分析 | 第60-72页 |
5.1 ABAQUS中的能量平衡 | 第60-61页 |
5.2 沥青路面材料动态参数的反演 | 第61-67页 |
5.2.1 加载和采集装置的参数 | 第61-63页 |
5.2.2 基于分层法反演路面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 | 第63-67页 |
5.3 层间效应仿真分析 | 第67-71页 |
5.3.1 不同入射角度的影响 | 第67-70页 |
5.3.2 不同接触属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