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错峰上班措施下通勤廊道出行行为分析及优化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1 瓶颈模型第16-18页
        1.2.2 错峰出行第18页
        1.2.3 错峰上下班制度的实施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9-22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单一瓶颈通勤廊道出行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第22-34页
    2.1 经典瓶颈模型第22-26页
    2.2 瓶颈道路拥挤收费第26-29页
        2.2.1 时变收费第26-27页
        2.2.2 单步收费第27-29页
    2.3 基于出行活动的瓶颈模型第29-32页
        2.3.1 出行链的定义第29-30页
        2.3.2 出行链的分类第30页
        2.3.3 基于出行活动的瓶颈模型第30-32页
    2.4 本章总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单一上班时间点下的出行行为分析及优化第34-45页
    3.1 数学模型第34-37页
        3.1.1 符号变量说明第34-35页
        3.1.2 出行者的效用分析第35-37页
    3.2 单一上班时间点下的出行行为分析第37-40页
        3.2.1 均衡条件第37页
        3.2.2 出行行为分析第37-40页
    3.3 上班时间点的优化第40页
    3.4 时变收费第40-42页
    3.5 数值算例第42-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多个上班时间点下的出行行为分析及优化第45-69页
    4.1 双上班时间点下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分析第45-46页
        4.1.1 可能存在的出行模式第45-46页
    4.2 双上班时间点下的出行行为分析第46-56页
        4.2.1 模式1下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分析第46页
        4.2.2 模式2下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分析第46-49页
        4.2.3 模式3下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分析第49-53页
        4.2.4 模式4下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分析第53-56页
    4.3 双上班时间点下的最优出行模式第56-59页
        4.3.1 模式1和模式3的对比第56-57页
        4.3.2 模式2和模式3的对比第57-58页
        4.3.3 模式3和模式4的比较第58-59页
        4.3.4 模式3和特殊模式2的对比第59页
    4.4 不同出行模式下上班时间点优化第59-62页
        4.4.1 模式2下上班时间点的优化第59-60页
        4.4.2 模式3下上班时间点的优化第60-61页
        4.4.3 模式4下上班时间点的优化第61-62页
    4.5 多个上班时间点下的出行行为分析第62-66页
    4.6 数值算例第66-68页
    4.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第69-71页
    5.1 总结第69页
    5.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torm的实时网络数据流异常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WEB木马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