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沙漠化防治进展 | 第9-11页 |
1.3 浑善达克沙地防治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3-16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3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13页 |
2.3 气候 | 第13页 |
2.4 水文 | 第13-14页 |
2.5 土壤状况 | 第14页 |
2.6 植被状况 | 第14-15页 |
2.7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5页 |
2.8 民族文化 | 第15页 |
2.9 生态环境状况 | 第15-16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3.2 样地设置 | 第16-18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3.3.1 资料收集 | 第18页 |
3.3.2 野外调查 | 第18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4 浑善达克沙地3种典型治理模式及植被恢复效益分析 | 第19-41页 |
4.1 飞播模式 | 第19-28页 |
4.1.1 技术方法及措施 | 第19-20页 |
4.1.2 植被恢复效益分析 | 第20-28页 |
4.2 围封模式 | 第28-34页 |
4.2.1 技术方法及措施 | 第28-29页 |
4.2.2 植被恢复效益分析 | 第29-34页 |
4.3 生物沙障 | 第34-41页 |
4.3.1 技术方法及措施 | 第35-36页 |
4.3.2 植被恢复效益分析 | 第36-41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1-46页 |
5.1 讨论 | 第41-45页 |
5.1.1 飞播模式植被恢复效益 | 第41-42页 |
5.1.2 围封模式植被恢复效益 | 第42-43页 |
5.1.3 生物沙障模式植被恢复效益 | 第43-44页 |
5.1.4 三种模式植被恢复效益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5.2 结论 | 第45-46页 |
6 建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