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热处理论文--热处理工艺论文--化学热处理论文

低碳钢气体渗氮/氮碳共渗工艺及其渗层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6-31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气体渗氮和氮碳共渗第17-22页
        1.2.1 Fe-N和Fe-N-C状态图第17-19页
        1.2.2 气体渗氮原理及渗层组织第19-20页
        1.2.3 气体氮碳共渗原理第20-21页
        1.2.4 气体渗氮和氮碳共渗工艺研究概况第21-22页
    1.3 气体渗氮中的氮势和氮化势第22-25页
        1.3.1 氮势和氮化势的研究概况第22-24页
        1.3.2 调控氮势/氮化势渗氮的研究近况第24-25页
    1.4 含氮奥氏体的中温转变第25-28页
        1.4.1 Fe-N/Fe-N-C奥氏体的研究概况第25页
        1.4.2 Fe-N(C)奥氏体的中温转变机理第25-26页
        1.4.3 奥氏体渗氮制备无化合物层试样的工艺近况第26-28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8-31页
        1.5.1 研究意义第28-29页
        1.5.2 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2章 实验第31-38页
    2.1 实验方法第31-35页
        2.1.1 实验材料第31页
        2.1.2 实验制备及分析仪器第31-32页
        2.1.3 实验样品的制备工艺第32-33页
        2.1.4 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第33-35页
    2.2 分析方法第35-38页
        2.2.1 硬度测试第35页
        2.2.2 韧性测试第35页
        2.2.3 耐磨性测试第35页
        2.2.4 耐蚀性测试第35-36页
        2.2.5 拉伸和疲劳试验第36页
        2.2.6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6页
        2.2.7 电子探针表征(EPMA)第36页
        2.2.8 扫描电镜表征(SEM)第36-37页
        2.2.9 透射电镜表征(TEM)第37-38页
第3章 氮化势对渗氮化合物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38-52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设计第39-40页
    3.3 渗氮化合物层的生长规律和组织形貌第40-44页
        3.3.1 化合物层的生长规律第40-41页
        3.3.2 化合物层的SEM表征第41-44页
    3.4 渗氮层的电子探针分析第44-47页
    3.5 化合物层的性能表征第47-49页
        3.5.1 化合物层的显微硬度表征第47页
        3.5.2 化合物层的韧性表征第47-48页
        3.5.3 化合物层的耐蚀性表征第48-49页
    3.6 化合物层中N的化学势差及形成机理第49-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同时提高氮碳共渗层致密性和性能的复合工艺及其组织结构的研究第52-70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实验设计第53-54页
    4.3 表面强化层的组织形貌与微观结构第54-59页
        4.3.1 表面强化层的种类及致密性第54-55页
        4.3.2 表面强化层的XRD表征第55-56页
        4.3.3 化合物表面层的SEM表征第56-57页
        4.3.4 贝氏体表面层的SEM表征第57-59页
    4.4 表面强化层的性能测试第59-63页
        4.4.1 表面强化层的显微硬度表征第59-60页
        4.4.2 表面强化层的韧性表征第60-61页
        4.4.3 表面强化层的耐磨性表征第61-63页
    4.5 化合物层的N浓度及N的扩散第63-68页
        4.5.1 化合物层和贝氏体层的形貌分析第63-64页
        4.5.2 化合物层的电子探针分析第64-66页
        4.5.3 N的化学势差及高温扩散分析第66-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奥氏体化+时效处理对氮碳共渗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0-93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实验设计第70-72页
    5.3 氮碳共渗层的组织形貌和微观结构第72-80页
        5.3.1 氮碳共渗后经奥氏体化和时效过程中渗层的XRD表征第72-74页
        5.3.2 奥氏体化过程中渗层的SEM表征第74页
        5.3.3 奥氏体化过程+时效过程中渗层的SEM表征第74-78页
        5.3.4 氮碳共渗层的TEM表征第78-80页
    5.4 氮碳共渗试样力学性能的测试第80-91页
        5.4.1 不同后续热处理工艺下渗层的硬度测试第80-83页
        5.4.2 试样的拉伸测试第83-87页
        5.4.3 试样的拉伸断口分析第87-89页
        5.4.4 试样的抗疲劳性能测试第89-90页
        5.4.5 奥氏体化+时效处理中渗层的韧性测试第90-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结论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铝碳热还原氮化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云南地区肺癌COPD全血中APC/PCDH20/RUNX3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