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并网型微网逆变系统的功能改造及其效能评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电能质量治理第11-12页
        1.2.2 谐波谐振抑制第12页
    1.3 分布式逆变电源并网技术发展现状第12-13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3-15页
第2章 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及建模第15-22页
    2.1 并网逆变器的暂态数学模型第15-18页
    2.2 并网逆变器的频域数学模型第18-20页
    2.3 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微网逆变器电能质量的改善及谐波控制第22-31页
    3.1 并网逆变器的电能质量特性第22-23页
    3.2 并网逆变器的谐波特性机理第23-24页
    3.3 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第24-27页
        3.3.1 滤波器比较分析的评估指标第24-26页
        3.3.2 并网无源滤波器设计方法第26-27页
    3.4 分布式微源的谐波抑制第27-30页
    3.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效能评估第31-42页
    4.1 效能指标体系第31-41页
        4.1.1 分布式电源容量占比X1第31-33页
        4.1.2 三相负荷不平衡X2第33-35页
        4.1.3 功率因数X3第35-36页
        4.1.4 总谐波畸变率X4第36-37页
        4.1.5 电压偏差X5第37页
        4.1.6 频率偏差X6第37-38页
        4.1.7 逆变器成本费用X7第38页
        4.1.8 逆变器变换效率X8第38-39页
        4.1.9 逆变器损耗X9第39-40页
        4.1.10 综合线损率X10第40-41页
    4.2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效能评估方法第42-53页
    5.1 综合评价方法简介第42-46页
        5.1.1 主观层面的方法第42-45页
        5.1.2 客观层面的方法第45-46页
    5.2 评价方法的选取和计算第46-47页
    5.3 分布式逆变器并网运行综合评价流程第47-48页
    5.4 仿真模型介绍第48页
    5.5 仿真计算结果及评价第48-52页
    5.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4页
    6.1 结论第53页
    6.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下一篇:尖孢镰刀菌侵染后三年桐、千年桐根部比较转录组及Vf/VmLRR-RLKs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