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清音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9-15页 |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资料来源 | 第11-13页 |
1、相关资料 | 第11-13页 |
2、论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太和清音概述 | 第15-23页 |
(一) 源流 | 第15-16页 |
(二) 传承脉络 | 第16-19页 |
(三) 流派及戏曲定位探究 | 第19-23页 |
1、流派 | 第19-20页 |
2、表演形式及戏曲定位再探究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太和清音音乐 | 第23-49页 |
(一) 唱腔 | 第23-41页 |
1、起腔过门 | 第23-24页 |
2、四句腔 | 第24-30页 |
3、四句腔变化而来的唱腔及典型材料 | 第30-39页 |
4、太和清音新腔板式 | 第39-40页 |
5、太和清音曲牌述略 | 第40-41页 |
(二) 伴奏乐器及演奏手法 | 第41-42页 |
(三) 古传手抄本《清音筝谱》 | 第42-49页 |
1、《筝谱》概述 | 第42-43页 |
2、《筝谱》意译序文 | 第43-45页 |
3、《筝谱》减字谱部分探究 | 第45-46页 |
4、《筝谱》与清音关系分析 | 第46-49页 |
第三章 太和清音艺人 | 第49-57页 |
一、张洪奎小传 | 第49-50页 |
二、谢树英小传 | 第50-53页 |
三、高虎小传 | 第53页 |
四、原清音剧团成员 | 第53-55页 |
五、清音协会的其他重要成员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太和清音传承基地调查 | 第57-67页 |
(一) 基地创建 | 第57-59页 |
(二) 教学 | 第59-64页 |
(三)保护及传承清音建议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