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5页 |
| 1.1 朱砂叶螨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1.1.1 形态特征 | 第9-10页 |
| 1.1.2 生长发育和繁殖 | 第10页 |
| 1.1.3 自然种群发生规律 | 第10-11页 |
| 1.1.4 空间分布 | 第11页 |
| 1.2 转基因抗虫棉害虫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1.2.1 转基因棉概况 | 第12页 |
| 1.2.2 转基因抗虫棉对害虫的影响 | 第12-13页 |
| 1.3 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 第2章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5-21页 |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5-17页 |
| 2.1.1 供试虫源 | 第15页 |
| 2.1.2 试虫的扩繁 | 第15页 |
| 2.1.3 供试植物 | 第15-16页 |
| 2.1.4 试验方法 | 第16页 |
| 2.1.5 朱砂叶螨发育历期的观察 | 第16-17页 |
| 2.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7页 |
| 2.2.1 发育速率与发育历期的关系 | 第17页 |
| 2.2.2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 第17页 |
| 2.3 结果和分析 | 第17-20页 |
| 2.3.1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存活率的影响 | 第17-18页 |
| 2.3.2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18-19页 |
| 2.3.3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发育速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 2.4 讨论 | 第20-21页 |
| 第3章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 | 第21-38页 |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2页 |
| 3.1.1 供试虫源 | 第21页 |
| 3.1.2 试虫的扩繁 | 第21页 |
| 3.1.3 供试植物 | 第21-22页 |
| 3.1.4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 3.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 3.2.1 生命表的组建 | 第22-23页 |
| 3.2.2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 第23-24页 |
| 3.3 结果和分析 | 第24-37页 |
| 3.3.1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繁殖能力的影响 | 第24-25页 |
| 3.3.2 转基因抗虫棉上朱砂叶螨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 第25-31页 |
| 3.3.3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存活率和每雌产雌率的影响 | 第31-34页 |
| 3.3.4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 | 第34-37页 |
| 3.4 讨论 | 第37-38页 |
| 3.4.1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繁殖能力的影响 | 第37页 |
| 3.4.2 转基因抗虫棉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第4章 田间朱砂叶螨的空间分布和种群消长 | 第38-42页 |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38页 |
| 4.1.1 种群消长调查方法 | 第38页 |
| 4.1.2 空间分布型调查方法 | 第38页 |
| 4.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 4.2.1 空间分布指数 | 第38-39页 |
| 4.2.2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 第39页 |
| 4.3 结果和分析 | 第39-41页 |
| 4.3.1 朱砂叶螨的种群消长 | 第39-40页 |
| 4.3.2 朱砂叶螨的空间分布型 | 第40-41页 |
| 4.4 讨论 | 第41-42页 |
| 4.4.1 朱砂叶螨自然种群的种群消长 | 第41页 |
| 4.4.2 朱砂叶螨自然种群的空间分布 | 第41-42页 |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2-45页 |
| 5.1 结论 | 第42-44页 |
| 5.2 展望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