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Internet的多双足机器人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1 课题来源第19页
        1.3.2 课题研究意义第19-20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多双足机器人监测与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第22-32页
    2.1 多机器人系统结构模式第22-23页
    2.2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第23-26页
        2.2.1 上位机控制端功能模块分析第24-25页
        2.2.2 下位机双足机器人受控端功能模块分析第25-26页
    2.3 双足机器人体系结构第26-28页
        2.3.1 双足机器人简介第26页
        2.3.2 双足机器人的控制体系第26-28页
    2.4 多双足机器人监测与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第28-30页
        2.4.1 系统工作模式第28-29页
        2.4.2 系统体系结构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多双足机器人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第32-46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双足机器人软件开发流程简介第32-36页
        3.2.1 双足机器人智能板软件开发流程第32-34页
        3.2.2 双足机器人动作板软件开发流程第34-36页
    3.3 系统通信网络设计第36-39页
        3.3.1 TCP协议与UDP协议第36页
        3.3.2 基于Socket套接字的网络编程第36-37页
        3.3.3 通过Internet访问双足机器人第37-38页
        3.3.4 系统通信网络的消息格式第38-39页
    3.4 网络控制服务器设计与实现第39-41页
        3.4.1 指令接收和执行模块设计第39-41页
        3.4.2 状态信息采集和反馈模块设计第41页
    3.5 网络控制客户端设计与实现第41-45页
        3.5.1 客户端总体架构第41-42页
        3.5.2 客户端界面设计第42-44页
        3.5.3 客户端消息处理流程第44-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多双足机器人视频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第46-64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视频采集与传输服务器设计与实现第47-54页
        4.2.1 双足机器人CCD摄像头模块简介第47页
        4.2.2 视频采集模块第47-50页
        4.2.3 视频编码模块第50-52页
        4.2.4 视频传输模块第52-54页
    4.3 视频显示客户端设计与实现第54-62页
        4.3.1 Direct Show技术及Filter简介第54-55页
        4.3.2 视频播放的实现步骤第55页
        4.3.3 网络接收Filter的设计与实现第55-58页
        4.3.4 CFilter Graph封装类的设计与实现第58-60页
        4.3.5 视频显示客户端的开发过程第60-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多双足机器人监测与控制系统实验与分析第64-76页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第64-66页
    5.2 多双足机器人网络控制系统功能测试实验第66-68页
        5.2.1 实验操作流程第66-68页
        5.2.2 实验结果分析第68页
    5.3 双足机器人远程视频监测系统功能测试实验第68-69页
        5.3.1 实验操作流程第68-69页
        5.3.2 实验结果分析第69页
    5.4 多双足机器人一致性控制实验第69-74页
        5.4.1 多机器人一致性控制概述第69-70页
        5.4.2 图及图的矩阵表示第70-71页
        5.4.3 多双足机器人一致性控制协议第71页
        5.4.4 多双足机器人摆臂一致性控制实验第71-74页
        5.4.5 实验结果分析第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6.1 全文总结第76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4页
作者简介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TF-1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一篇: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2例临床、影像学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