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23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2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内在联系 | 第23-27页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 第23-24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 第24-25页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 第25-26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 第26-27页 |
3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 | 第27-30页 |
·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 | 第27页 |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 | 第27-28页 |
·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撑 | 第28-29页 |
·是创新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 第29-30页 |
4 对重庆大学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感知、认同、践行状况的调研 | 第30-35页 |
·调研设计与实施说明 | 第30-31页 |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说明 | 第30-31页 |
·个案访谈设计与实施说明 | 第31页 |
·调研分析 | 第31-35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感知状况与问题分析 | 第31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与问题分析 | 第31-32页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状况与问题分析 | 第32-35页 |
5 对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探析 | 第35-44页 |
·学校原因 | 第35-40页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实效 | 第35-38页 |
·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 | 第38-39页 |
·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39页 |
·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弱化 | 第39-40页 |
·学生自身原因 | 第40-41页 |
·大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的影响 | 第40-41页 |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认识偏差 | 第41页 |
·家庭原因 | 第41-42页 |
·家庭不良教育观念的影响 | 第41-42页 |
·家庭不良教育方式的影响 | 第42页 |
·社会原因 | 第42-44页 |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42-43页 |
·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 第43-44页 |
6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对策思考 | 第44-56页 |
·建立科学的学校教育体系 | 第44-53页 |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教育实效性 | 第44-46页 |
·充分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 第46-48页 |
·优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 第48-49页 |
·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 第49页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以文化人 | 第49-51页 |
·重视社会实践教育,努力拓展实践育人功能 | 第51-53页 |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 | 第53页 |
·注重理论学习,升华理论认知 | 第53页 |
·加强自我修养,提升道德素质 | 第53页 |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优化家庭环境 | 第53-54页 |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 | 第54页 |
·努力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 第54页 |
·发挥大众传媒导向作用,优化社会环境 | 第54-56页 |
·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 | 第55页 |
·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和管理,发挥大众传媒导向作用 | 第55-56页 |
7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A | 第60-61页 |
附录B | 第61-65页 |
附录C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