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 第12-16页 |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6页 |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人文关怀 | 第18-19页 |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 第19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 第19-21页 |
3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有助于满足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需求 | 第21-22页 |
·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 第22-24页 |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30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教育目标忽视大学生的层次性需要 | 第24-25页 |
·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 第25-26页 |
·教育方法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26页 |
·主要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未被足够认识 | 第26-27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 | 第27页 |
·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方面的原因 | 第27-28页 |
·社会不良因素对学校环境的消极影响 | 第28-30页 |
5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选择 | 第30-46页 |
·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正确认识 | 第30-32页 |
·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地位和作用 | 第30页 |
·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三重维度 | 第30-32页 |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 第32-38页 |
·完善人文关怀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水平 | 第32页 |
·借鉴其他学科优势,创新观念和方法 | 第32-38页 |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 第38-40页 |
·具备高度的人文情怀 | 第38-39页 |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39-40页 |
·强化人文关怀者的角色意识 | 第40页 |
·营造高校浓厚的人文环境 | 第40-42页 |
·创建符合人性的教育管理氛围 | 第40-41页 |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际氛围 | 第41-42页 |
·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 | 第42页 |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 | 第42-46页 |
·建立健全高校领导机制和保障机制 | 第42-43页 |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 第43-44页 |
·充分发挥朋辈心理咨询机制的作用 | 第44页 |
·加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紧密联系 | 第44-46页 |
6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A | 第50-51页 |
附录B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