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6页 |
1.1 小麦胚芽蛋白概况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小麦胚芽蛋白概述 | 第12-14页 |
1.1.2 国内外小麦胚芽蛋白加工现状 | 第14页 |
1.2 小麦胚芽蛋白综合利用概况 | 第14-18页 |
1.2.1 小麦胚芽蛋白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2 小麦胚芽蛋白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3 小麦胚芽蛋白中其它高附加值物质及应用 | 第17-18页 |
1.3 小麦胚芽蛋白提取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碱溶酸沉法 | 第18页 |
1.3.2 超滤膜过滤法 | 第18-19页 |
1.3.3 离子交换法 | 第19页 |
1.3.4 反胶束萃取法 | 第19页 |
1.3.5 醇提取法 | 第19-20页 |
1.4 蛋白质识别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4.1 生物质谱技术 | 第20-21页 |
1.4.2 蛋白质和多肽的分子量测定 | 第21页 |
1.4.3 蛋白质和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分析 | 第21-22页 |
1.4.4 电喷雾电离 | 第22页 |
1.4.5 蛋白质识别 | 第22-23页 |
1.4.6 质谱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5.1 立题依据 | 第24-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1 原料 | 第26页 |
2.1.2 化学试剂 | 第26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2.2.1 小麦胚芽蛋白提取方法 | 第27页 |
2.2.2 色谱条件 | 第27页 |
2.2.3 酶解条件 | 第27-28页 |
2.2.4 质谱条件 | 第28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2.6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28-29页 |
2.2.7 凝胶过滤分析 | 第29页 |
2.2.8 静态释放实验 | 第29页 |
2.2.9 动态释放实验 | 第29页 |
2.2.10 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 第29-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6页 |
3.1 小麦胚芽蛋白主要成分分析 | 第32-37页 |
3.1.1 脱脂小麦胚芽提取液蛋白质识别 | 第32-35页 |
3.1.2 小麦胚芽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35-37页 |
3.2 小麦胚芽蛋白分子量分布测定 | 第37-38页 |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7-38页 |
3.2.2 小麦胚芽蛋白样品分子量分布 | 第38页 |
3.3 小麦胚芽蛋白不同种类蛋白质的释放行为研究 | 第38-40页 |
3.3.1 静态释放过程 | 第38-39页 |
3.3.2 动态释放过程 | 第39-40页 |
3.4 不同蛋白酶对小麦胚芽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40-45页 |
3.4.1 木瓜蛋白酶对小麦胚芽蛋白的酶解进程曲线 | 第40-41页 |
3.4.2 木瓜蛋白酶水解小麦胚芽蛋白的工艺优化 | 第41-43页 |
3.4.3 复合酶对小麦胚芽蛋白的酶解进程曲线 | 第43页 |
3.4.4 复合酶配比 | 第43-45页 |
3.5 中试放大实验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7页 |
4.1 小麦胚芽蛋白在提取过程中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46页 |
4.2 小麦胚芽蛋白酶解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6 论文创新点及展望 | 第48-50页 |
6.1 论文创新点 | 第4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