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3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9页 |
1.2 行星齿轮传动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1.2.1 行星齿轮动力学建模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2.2 行星齿轮固有振动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2.3 行星齿轮动态响应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2.4 行星齿轮传动的实验研究 | 第26-27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8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2章 单级行星轮系三维动力学建模及固有特性分析 | 第31-49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单级行星轮系三维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31-40页 |
2.2.1 系统坐标系建立及构件相对位移分析 | 第31-36页 |
2.2.2 单级行星轮系子系统方程 | 第36-39页 |
2.2.3 单级行星轮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 | 第39-40页 |
2.3 单级行星轮系固有特性分析 | 第40-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3章 基于多尺度法的单级行星轮系动态特性研究 | 第49-75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单级行星轮系三维弯扭耦合动力学方程及多尺度法分析 | 第50-55页 |
3.3 主共振响应 | 第55-61页 |
3.4 超谐波共振 | 第61-67页 |
3.5 亚谐波共振 | 第67-71页 |
3.6 啮合刚度高阶谐波共振 | 第71-7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4章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三维动力学建模及固有特性分析 | 第75-95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结构组成 | 第75-76页 |
4.3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76-80页 |
4.3.1 邻级构件相对位移分析 | 第77-78页 |
4.3.2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动力学微分方程组 | 第78-80页 |
4.4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固有特性分析 | 第80-93页 |
4.4.1 物理参数分析及特征方程求解 | 第80-87页 |
4.4.2 两级中心构件轴向平移扭转振动模式 | 第87-88页 |
4.4.3 两级中心构件径向平移振动模式 | 第88-90页 |
4.4.4 第一级行星轮振动模式 | 第90-92页 |
4.4.5 第二级行星轮振动模式 | 第92-9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5章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动态特性研究 | 第95-121页 |
5.1 引言 | 第95页 |
5.2 系统传动比分析及啮合频率分析 | 第95-96页 |
5.3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多尺度法分析 | 第96-101页 |
5.4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主共振响应 | 第101-108页 |
5.5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超谐波共振响应 | 第108-112页 |
5.6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亚谐波共振响应 | 第112-116页 |
5.7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啮合刚度高阶谐波共振 | 第116-118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18-121页 |
第6章 多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固有振动特性及参数影响分析 | 第121-139页 |
6.1 引言 | 第121页 |
6.2 多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动力学建模分析 | 第121-126页 |
6.2.1 多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结构特征 | 第121-122页 |
6.2.2 多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动力学微分方程组 | 第122-126页 |
6.3 多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固有特性分析 | 第126-128页 |
6.4 系统参数对固有振动的影响 | 第128-137页 |
6.4.1 系统啮合刚度的影响 | 第128-132页 |
6.4.2 中心构件支承刚度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6.4.3 级间耦合支承刚度的影响 | 第133-135页 |
6.4.4 级间耦合扭转刚度的影响 | 第135页 |
6.4.5 各级行星轮数目的影响 | 第135-13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7章 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实验研究 | 第139-153页 |
7.1 引言 | 第139页 |
7.2 系统实验平台组成 | 第139-141页 |
7.3 实验固有振动分析 | 第141-148页 |
7.3.1 实验原理与方案 | 第142-144页 |
7.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44-148页 |
7.4 系统动态响应测试 | 第148-150页 |
7.4.1 实验原理与方案 | 第148-149页 |
7.4.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49-150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50-153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3-159页 |
8.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3-156页 |
8.2 创新点 | 第156-157页 |
8.3 工作展望 | 第157-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7页 |
附录1 单级行星轮系动力学微分方程系数矩阵 | 第167-169页 |
附录2 两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动力学微分方程系数矩阵 | 第169-173页 |
附录3 N(N>2)级功率分流式行星轮系动力学微分方程系数矩阵 | 第173-17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177-179页 |
致谢 | 第179-181页 |
英文论文 | 第181-19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