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不同植物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引言第13-21页
    1.1 人工湿地概述第13-17页
    1.2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第17-18页
    1.3 国内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第18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5 本研究的内容第19-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33页
    2.1 泮河人工湿地区第21-23页
    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23-24页
    2.3 药品试剂第24-25页
    2.4 仪器设备第25页
    2.5 水样测定第25-28页
        2.5.1 水中总氮的测定第25-26页
        2.5.2 水中氨氮的测定第26-27页
        2.5.3 水中硝态氮的测定第27-28页
        2.5.4 水中亚硝态氮的测定第28页
    2.6 氮循环细菌测定方法第28-30页
        2.6.1 样品稀释液的制备第28-29页
        2.6.2 氨化细菌的计数第29页
        2.6.3 亚硝化细菌的计数第29-30页
        2.6.4 反硝化细菌的计数第30页
    2.7 样品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序第30-32页
        2.7.1 DNA的提取第30-31页
        2.7.2 PCR扩增第31页
        2.7.3 MiSeq测序及序列分析第31-32页
    2.8 数据统计分析第32-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57页
    3.1 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第33-36页
        3.1.1 人工湿地对总氮的去除效果第33-34页
        3.1.2 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第34-35页
        3.1.3 人工湿地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第35-36页
        3.1.4 人工湿地对亚硝态氮的去除效果第36页
    3.2 人工湿地中氮循环细菌的分布研究第36-41页
        3.2.1 人工湿地中氨化细菌的分布研究第37-38页
        3.2.2 人工湿地中亚硝化细菌的分布研究第38-40页
        3.2.3 人工湿地中反硝化细菌的分布研究第40-41页
    3.3 高通量测序的统计学分析第41-57页
        3.3.1 DNA提取第41-42页
        3.3.2 有效序列和高质量序列统计第42-43页
        3.3.3 OTU划分和分类地位鉴定第43-45页
        3.3.4 不同植物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第45-48页
        3.3.5 不同植物人工湿地细菌群落组成分析第48-57页
4 讨论第57-61页
    4.1 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分析第57-58页
    4.2 氮循环细菌数量与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净化效果相关性分析第58-59页
    4.3 湿地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第59-61页
5 结论第61-63页
6 本研究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第63-64页
    6.1 创新之处第63页
    6.2 研究不足第63-64页
7 参考文献第64-71页
8 致谢第71-73页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典型设施栽培土壤中主要酞酸酯的污染特征分析
下一篇:四环素对莱茵衣藻生长及去除再生水中营养物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