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环境知情权基本问题的法理分析 | 第10-23页 |
第一节 环境知情权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 第10-15页 |
一、环境知情权的基本定义与内涵 | 第10-14页 |
二、环境知情权的法律关系构成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环境知情权的权利性质 | 第15-18页 |
一、环境知情权是环境权的前置性和基础性权利 | 第15-16页 |
二、环境知情权兼具程序性与实体性 | 第16页 |
三、环境知情权兼具积极自由权利与消极自由权利的性质 | 第16-17页 |
四、环境知情权既体现公共利益又实现个人利益 | 第17-18页 |
五、环境知情权以实现公民的环境权为主要目的与最终价值 | 第18页 |
第三节 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的宪政意义 | 第18-23页 |
一、确保环境知情权权利形态从应有、法定到实有的有效转化 | 第18-19页 |
二、保障公民知悉、寻求和获得环境信息自由的实现 | 第19-20页 |
三、确保公众在环境行政中民主参与的实现 | 第20页 |
四、规范和监督政府环境行政权的行使 | 第20-21页 |
五、确保公众环境知情权法律救济的实现 | 第21页 |
六、明确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的宪法调整与定位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 第23-28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现状 | 第23-25页 |
一、环境知情权立法模式的现状 | 第23-24页 |
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状况 | 第24-25页 |
三、环境知情权司法救济状况 | 第25页 |
第二节 现行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的不足 | 第25-28页 |
一、环境知情权宪政理念认识模糊 | 第25页 |
二、环境知情权立法模式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缺陷 | 第25-26页 |
三、环境知情权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的衔接不够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的思考 | 第28-39页 |
第一节 域外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28-30页 |
一、俄罗斯《宪法》与《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知情权的定位 | 第28页 |
二、美国三项主要的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 | 第28-29页 |
三、罗马利亚环境信息损害赔偿制度 | 第29-30页 |
四、环境信息申请及时公开原则 | 第30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的建议 | 第30-39页 |
一、明确环境知情权的宪法定位 | 第30-32页 |
二、环境知情权立法体系的完善 | 第32-34页 |
三、建立多种公众寻求和获得环境信息的参与机制 | 第34-36页 |
四、确立公民环境知情权减损的行政义务与企业责任 | 第36页 |
五、完善环境知情权侵害的行政和司法救济路径 | 第36-37页 |
六、立法明确非政府组织在环境知情权获得、传播中的功能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后记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