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爱情电影文化取向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新世纪中国爱情电影创作的走向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市场化进程中的商业探索 | 第14-16页 |
一 开放的电影市场对中国电影的冲击 | 第14-15页 |
二 市场环境中爱情电影创作的商业化探索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多元创作主体的多样风格 | 第16-18页 |
一 爱情电影类型多元化 | 第16-17页 |
二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爱情电影的出现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爱情电影类型化创作逐渐成熟 | 第18-21页 |
一 爱情电影类型逐渐成熟 | 第18-19页 |
二 观众与创作主体的互动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新世纪中国爱情电影文化价值取向的演变 | 第21-40页 |
第一节 传统婚恋观在当下爱情电影中的表现 | 第21-25页 |
一 以家族为主旨的婚恋观 | 第21-23页 |
二 传统家族式社会形态的消逝 | 第23-24页 |
三 当下爱情电影中传统婚恋观的式微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爱情电影中西方文化的互映 | 第25-31页 |
一 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文化的输入 | 第25-26页 |
二 西方现代爱情观念对传统爱情观的冲击 | 第26-27页 |
三 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扬弃与融合 | 第27-31页 |
第三节 爱情叙事与社会思想的互动 | 第31-33页 |
一 社会意识形态在电影中的显隐 | 第31-32页 |
二 “主旋律”在爱情叙事中的呈现 | 第32-33页 |
第四节 通俗文化传统与爱情电影 | 第33-37页 |
一 通俗文化传统与电影的亲缘关系 | 第33-35页 |
二 通俗文化传统中的保守与娱乐倾向 | 第35-36页 |
三 曲解“通俗”的低俗化倾向与反驳 | 第36-37页 |
第五节 当下爱情电影中传统性别界限的变异 | 第37-40页 |
一 女性话语权对传统性别文化的挑战 | 第37-38页 |
二 性别形象错位表现对女性心理的呼应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新世纪中国爱情电影文化取向问题及解决策略 | 第40-58页 |
第一节 新世纪爱情电影文化价值取向的问题 | 第41-46页 |
一 爱情电影中西方文化取舍的偏差 | 第41-43页 |
二 以“真爱至上”为标榜对婚姻道德的违背 | 第43-45页 |
三 宏大历史命题在爱情电影中的缺失 | 第45-46页 |
四 男性形象性别错位的低俗化展现 | 第46页 |
第二节 新世纪爱情电影文化取向问题的分析 | 第46-56页 |
一 对西方爱情价值观的盲目追求 | 第46-51页 |
二 对非道德爱情关系评判的缺失 | 第51-53页 |
三 单向度宣教导致教谕意义减弱 | 第53-54页 |
四 女性心理转变对男性形象的影响 | 第54-56页 |
第三节 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参考影片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