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心血管及血管支架 | 第13-15页 |
1.1.1 心血管疾病现状 | 第13页 |
1.1.2 血管支架植入及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1.1.3 血管支架及其表面改性研究 | 第14-15页 |
1.2 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 第15-17页 |
1.2.1 NO的发现 | 第15-16页 |
1.2.2 体内一氧化氮的作用途径 | 第16-17页 |
1.3 NO供体活性催化剂-Cu的研究 | 第17-18页 |
1.4 Ti-Cu薄膜在生物学上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磁控溅射技术 | 第19页 |
1.6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6.2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7 实验技术路线及Ti-Cu薄膜作用机理图 | 第21-22页 |
第二章 Ti-Cu薄膜的制备与表征方法 | 第22-30页 |
2.1 Ti-Cu薄膜的制备 | 第22页 |
2.2 材料学表征方法 | 第22-25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2.2 薄膜厚度表征方法(表面轮廓仪) | 第23页 |
2.2.3 薄膜表面形貌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2.4 薄膜的成分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2.5 薄膜结构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2.6 薄膜润湿性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2.7 电化学腐蚀测试方法 | 第24页 |
2.2.8 Ti-Cu薄膜催化活性表征 | 第24-25页 |
2.2.9 薄膜中铜离子释放测试方法 | 第25页 |
2.3 生物学表征方法 | 第25-30页 |
2.3.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3.2 内皮细胞的体外静态培养方法 | 第26-27页 |
2.3.3 材料表面内皮细胞种植培养 | 第27页 |
2.3.4 内皮细胞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2.3.5 平滑肌细胞的提取 | 第28-29页 |
2.3.6 材料表面平滑肌细胞种植培养 | 第29页 |
2.3.7 血小板粘附实验 | 第29页 |
2.3.8 血小板粘附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Ti-Cu薄膜材料学表征结果分析 | 第30-44页 |
3.1 靶材制备 | 第30页 |
3.2 Ti-Cu薄膜制备工艺参数制定 | 第30-32页 |
3.3 材料学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3.3.1 沉积速率 | 第32页 |
3.3.2 薄膜成分表征(EDS)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3.3 薄膜表面粗糙度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3.3.4 材料的结构表征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3.3.5 薄膜的润湿性表征结果分析 | 第36页 |
3.3.6 薄膜的电化学腐蚀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3.7 薄膜催化活性表征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3.3.8 薄膜中铜离子释放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Ti-Cu薄膜生物相容性评价 | 第44-51页 |
4.1 薄膜表面血小板粘附与激活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4.2 体外平滑肌细胞评价 | 第46-48页 |
4.3 薄膜表面培养内皮细胞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Ti-Cu薄膜催化NO释放行为及生物相容性讨论 | 第51-59页 |
5.1 薄膜中释放的Cu离子对NO释放的作用结果讨论 | 第51-52页 |
5.2 Ti-Cu薄膜对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结果讨论 | 第52-55页 |
5.3 Ti-Cu薄膜对平滑肌细胞作用结果讨论 | 第55-57页 |
5.4 Ti-Cu薄膜对血小板粘附与激活行为结果讨论 | 第57-58页 |
5.5 Ti-Cu薄膜对不同细胞的影响 | 第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会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