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4-17页 |
1 绪论 | 第17-2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 超高射频火炮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1.2.1 国外超高射频火炮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2.2 国内超高射频火炮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6-29页 |
2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性能参数一致性研究 | 第29-50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发射物理过程 | 第29-31页 |
2.2.1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基本结构 | 第29-30页 |
2.2.2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过程描述 | 第30-31页 |
2.3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经典内弹道数学模型建立 | 第31-33页 |
2.3.1 基本假设 | 第31页 |
2.3.2 基本方程组 | 第31-33页 |
2.4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经典内弹道模型数值解法 | 第33-34页 |
2.5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经典内弹道程序数值验证 | 第34-35页 |
2.6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2.6.1 装填条件及计算参数 | 第35-36页 |
2.6.2 发射时间间隔对内弹道性能参数的影响 | 第36-40页 |
2.6.3 装填条件对内弹道性能参数的影响 | 第40-44页 |
2.6.4 最大膛内压力和炮口速度的定量修正公式 | 第44-46页 |
2.7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性能参数一致性校正 | 第46-48页 |
2.7.1 发射时间间隔6 ms时一致性校正结果 | 第46-47页 |
2.7.2 发射时间间隔3 ms时一致性校正结果 | 第47-4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3 弹药整装式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性能参数一致性研究 | 第50-74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弹药整装式超高射频火炮发射物理过程 | 第50-52页 |
3.2.1 弹药整装式超高射频火炮基本结构 | 第50-51页 |
3.2.2 弹药整装式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过程描述 | 第51-52页 |
3.3 弹药整装式超高射频火炮经典内弹道数学模型建立 | 第52-55页 |
3.3.1 基本假设 | 第52页 |
3.3.2 弹药整装式超高射频火炮经典内弹道数学模型 | 第52-55页 |
3.3.3 弹药整装式超高射频火炮经典内弹道模型数学数值解法 | 第55页 |
3.4 弹药整装式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5-69页 |
3.4.1 整装式弹药结构尺寸参数与内弹道计算参数 | 第55-56页 |
3.4.2 发射时间间隔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 第56-65页 |
3.4.3 装填条件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 第65-69页 |
3.5 弹药整装式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性能参数一致性校正 | 第69-73页 |
3.5.1 发射时间间隔6 ms时一致性校正结果 | 第70-71页 |
3.5.2 发射时间间隔3 ms时一致性校正结果 | 第71-72页 |
3.5.3 一致性校正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4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弹丸自锁定位方案研究 | 第74-91页 |
4.1 引言 | 第74页 |
4.2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弹丸自锁定位方案 | 第74-76页 |
4.2.1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弹丸定位方案选择 | 第74-75页 |
4.2.2 弹丸自锁定位方案简介 | 第75-76页 |
4.3 弹丸自锁定位方案静力学分析 | 第76-79页 |
4.3.1 静力平衡条件不等式推导 | 第76-78页 |
4.3.2 最大摩擦系数对定位性能的影响 | 第78-79页 |
4.3.3 止退环结构参数对定位性能的影响 | 第79页 |
4.3.4 ε对定位性能的影响 | 第79页 |
4.4 弹丸自锁定位方案有限元分析模型与求解方法 | 第79-84页 |
4.4.1 引言 | 第79-80页 |
4.4.2 基本假设 | 第80页 |
4.4.3 动力学分析计算模型 | 第80-81页 |
4.4.4 动力学分析计算模型求解方法 | 第81-83页 |
4.4.5 计算条件 | 第83-84页 |
4.5 弹丸自锁定位方案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分析 | 第84-90页 |
4.5.1 弹丸自锁定位方案定位性能数值验证 | 第84-85页 |
4.5.2 最大摩擦系数对定位性能的影响 | 第85-86页 |
4.5.3 弹丸自锁定位结构参数对定位性能的影响 | 第86-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5 基于两相流模型的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性能参数一致性研究 | 第91-123页 |
5.1 引言 | 第91-92页 |
5.2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一维两相流内弹道模型建立 | 第92-95页 |
5.2.1 基本假设 | 第92页 |
5.2.2 数学模型 | 第92-95页 |
5.3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两相流内弹道模型数值解法 | 第95-99页 |
5.3.1 差分格式及稳定性条件 | 第95-96页 |
5.3.2 滤波技术 | 第96-97页 |
5.3.3 守恒性检查 | 第97页 |
5.3.4 网格生成和合并技术 | 第97页 |
5.3.5 初始条件 | 第97-98页 |
5.3.6 边界条件 | 第98-99页 |
5.4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两相流内弹道程序数值验证 | 第99-100页 |
5.5 基于两相流模型的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00-118页 |
5.5.1 发射时间间隔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 第100-114页 |
5.5.2 装填条件对串联发射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 第114-118页 |
5.6 基于两相流模型的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性能参数一致性校正 | 第118-121页 |
5.6.1 发射时间间隔6 ms时一致性校正结果 | 第119-120页 |
5.6.2 发射时间间隔3 ms时一致性校正结果 | 第120页 |
5.6.3 一致性校正结果分析 | 第120-12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6 膛口流场对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性能参数一致性影响分析 | 第123-160页 |
6.1 引言 | 第123-124页 |
6.2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单管膛口流场计算模型 | 第124-128页 |
6.2.1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单管膛口流场过程描述 | 第124页 |
6.2.2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过程计算模型 | 第124-125页 |
6.2.3 弹丸出炮口后运动方程 | 第125页 |
6.2.4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单管膛口流场计算模型 | 第125-128页 |
6.3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单管膛口流场模型数值解法 | 第128-133页 |
6.3.1 内弹道模型和弹丸出炮口后运动方程数值解法 | 第129页 |
6.3.2 膛口流场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 第129-131页 |
6.3.3 膛口流场计算模型数值解法 | 第131-132页 |
6.3.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132-133页 |
6.4 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单管膛口流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33-158页 |
6.4.1 发射时间间隔6 ms时膛口流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33-142页 |
6.4.2 发射时间间隔4 ms时膛口流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42-146页 |
6.4.3 发射时间间隔3 ms时膛口流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46-151页 |
6.4.4 发射时间间隔0.8 ms时膛口流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151-158页 |
6.4.5 膛口流场对弹药串联装填超高射频火炮内弹道性能参数一致性影响 | 第15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58-160页 |
7 结束语 | 第160-164页 |
7.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60-162页 |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62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5页 |
附录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