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蜜蜂概述 | 第11-14页 |
1.1.1 蜜蜂的形态学 | 第11页 |
1.1.2 蜜蜂蜂群 | 第11-13页 |
1.1.3 蜜蜂的生态重要性 | 第13页 |
1.1.4 蜜蜂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 第13-14页 |
1.2 新烟碱类杀虫剂 | 第14-16页 |
1.2.1 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发展 | 第14-15页 |
1.2.2 主要新烟碱类杀虫剂 | 第15页 |
1.2.3 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1.2.4 新烟碱类化合物的风险分析 | 第16页 |
1.3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效应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蜜蜂急性毒性试验 | 第19-2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1.1 受试生物 | 第19页 |
2.1.2 供试农药 | 第19页 |
2.1.3 主要设备及器具 | 第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2.2.1 小烧杯法 | 第19-20页 |
2.2.2 饲喂管法 | 第20页 |
2.2.3 点滴法 | 第2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2.3.1 中毒症状 | 第20页 |
2.3.2 对蜜蜂的致死效应 | 第20-23页 |
2.3.3 危险商值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蜜蜂10D慢性饲喂毒性试验 | 第26-35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3.1.1 供试生物 | 第26页 |
3.1.2 供试药剂 | 第26页 |
3.1.3 主要设备及器具 | 第26-27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3.3.1 吡虫啉对蜜蜂幼蜂10d慢性饲喂毒性试验结果 | 第27-30页 |
3.3.2 噻虫嗪对蜜蜂幼蜂慢性10d饲喂毒性试验结果 | 第30-34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34-35页 |
3.4.1 吡虫啉对蜜蜂幼蜂慢性10d饲喂毒性试验的结论与讨论 | 第34页 |
3.4.2 噻虫嗪对蜜蜂幼蜂慢性10d饲喂毒性试验的结论与讨论 | 第34-35页 |
第4章 蜜蜂幼虫急性毒性试验 | 第35-40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4.1.1 受试生物 | 第35页 |
4.1.2 幼虫收集 | 第35页 |
4.1.3 试验装置 | 第35-36页 |
4.1.4 幼虫食物 | 第36页 |
4.1.5 试验条件 | 第36页 |
4.1.6 供试农药 | 第36页 |
4.1.7 试剂 | 第36页 |
4.1.8 试验设备及器材 | 第36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4.3.1 吡虫啉对蜜蜂幼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4.3.2 噻虫嗪对蜜蜂幼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8-39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39-40页 |
第5章 蜜蜂幼虫慢性毒性试验 | 第40-51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5.1.1 受试生物 | 第40页 |
5.1.2 幼虫收集 | 第40页 |
5.1.3 试验装置 | 第40页 |
5.1.4 幼虫食物 | 第40页 |
5.1.5 试验条件 | 第40-41页 |
5.1.6 供试农药 | 第41页 |
5.1.7 试剂 | 第41页 |
5.1.8 试验设备及器材 | 第41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5.3.1 吡虫啉对蜜蜂幼虫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42-46页 |
5.3.2 噻虫嗪对蜜蜂幼虫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46-49页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第6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1-53页 |
第7章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