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各类型高等学校论文--留学教育、互派教授论文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现状研究--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概念及研究论域界定第12-15页
        1.2.1 中外合作办学第12-13页
        1.2.2 教育资源第13-14页
        1.2.3 优质教育资源第14页
        1.2.4 研究论域第14-15页
    1.3 文献综述第15-18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页
        1.3.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8-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20-21页
        1.5.1 研究创新点第20页
        1.5.2 不足之处第20-21页
第2章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发展背景及发展历程第21-25页
    2.1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发展背景第21-22页
        2.1.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第21页
        2.1.2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第21-22页
    2.2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发展历程第22-25页
        2.2.1 探索发展阶段(1978 年-1994 年)第22-23页
        2.2.2 调整发展阶段(1995 年-2002 年)第23-24页
        2.2.3 稳步发展阶段(2003 年至今)第24-25页
第3章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案例分析—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第25-47页
    3.1 调查案例选取缘由第25-27页
    3.2 调查设计与实施第27-29页
        3.2.1 调查对象第27-28页
        3.2.2 调查工具第28-29页
        3.2.3 调查实施第29页
        3.2.4 统计处理第29页
    3.3 武汉工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现状第29-37页
        3.3.1 人才培养理念引进方面第29-32页
        3.3.2 课程与教材引进方面第32-35页
        3.3.3 教学方式方法引进方面第35-36页
        3.3.4 师资队伍引进方面第36页
        3.3.5 管理制度引进方面第36-37页
    3.4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问题分析第37-43页
        3.4.1 人才培养理念缺乏特色,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评价不高第37-39页
        3.4.2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引进单一第39-40页
        3.4.3 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第40-41页
        3.4.4 专业化师资队伍缺乏第41-42页
        3.4.5 管理及服务工作有待深化第42-43页
        3.4.6 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第43页
    3.5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问题的制约因素分析第43-47页
        3.5.1 外部因素: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政策机制不健全第44-45页
        3.5.2 内部因素:高校管理理念的相对滞后第45-47页
第4章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对策和建议第47-51页
    4.1 政府:政策保障与监管机制保驾护航第47页
    4.2 高校:转变观念,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第47-51页
        4.2.1 合理定位,树立“以生为本”人才培养理念第48页
        4.2.2 优化课程结构,“引进”并“创造”优质教材第48-49页
        4.2.3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第49页
        4.2.4 加大师资投入与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49页
        4.2.5 转变管理观念,提高合作办学水平第49-50页
        4.2.6 强化监管意识,健全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第50-51页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附录第59-65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研究--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
下一篇: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