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农村土地集约化发展的需求 | 第11页 |
1.1.2 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变化 | 第11-12页 |
1.1.3 大城市郊区县域发展的需要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小结 | 第15-16页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8-19页 |
1.5 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9-21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依据及案例借鉴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新型城镇化 | 第21页 |
2.1.2 大城市郊区县域 | 第21-22页 |
2.1.3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 第22-23页 |
2.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2.2.1 中心地理论 | 第23页 |
2.2.2 邻里单位 | 第23-24页 |
2.2.3 公共设施区位论 | 第24页 |
2.3 国内外案例借鉴 | 第24-27页 |
2.3.1 国外案例 | 第24-26页 |
2.3.2 国内案例 | 第26页 |
2.3.3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大城市郊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需求研究 | 第27-40页 |
3.1 现状特点 | 第27-31页 |
3.1.1 教育设施 | 第27-28页 |
3.1.2 医疗卫生设施 | 第28-30页 |
3.1.3 文化体育设施 | 第30页 |
3.1.4 社会福利设施 | 第30-31页 |
3.2 配置需求分析 | 第31-33页 |
3.2.1 教育设施 | 第31-32页 |
3.2.2 医疗卫生设施 | 第32-33页 |
3.2.3 文化体育设施 | 第33页 |
3.2.4 社会福利设施 | 第33页 |
3.3 配置趋势 | 第33-36页 |
3.3.1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 第34页 |
3.3.2 服务内容逐渐增多 | 第34页 |
3.3.3 服务范围逐渐扩大 | 第34页 |
3.3.4 服务性质逐渐均等化 | 第34-36页 |
3.4 影响因素 | 第36-40页 |
3.4.1 经济发展水平 | 第36页 |
3.4.2 交通条件 | 第36-37页 |
3.4.3 区位条件 | 第37-38页 |
3.4.4 人口因素 | 第38页 |
3.4.5 地形条件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大城市郊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 | 第40-59页 |
4.1 规划思路 | 第40-41页 |
4.2 规划原则 | 第41-42页 |
4.2.1 分层级配置原则 | 第41页 |
4.2.2 因地制宜原则 | 第41页 |
4.2.3 城乡统筹原则 | 第41页 |
4.2.4 资源共享原则 | 第41-42页 |
4.3 配置体系 | 第42-48页 |
4.3.1 等级体系 | 第42-43页 |
4.3.2 配置类别 | 第43-46页 |
4.3.3 配置标准 | 第46-48页 |
4.4 规划布局 | 第48-59页 |
4.4.1 人口规模预测 | 第48-50页 |
4.4.2 教育设施 | 第50-53页 |
4.4.3 医疗卫生设施 | 第53-56页 |
4.4.4 文化体育设施 | 第56-57页 |
4.4.5 社会福利设施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大城市郊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实施保障 | 第59-60页 |
5.1 统一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 第59页 |
5.2 均衡城乡公共服务财政投入 | 第59页 |
5.3 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与取得成果 | 第67-68页 |
1. 发表学术论文 | 第67页 |
2. 科研项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