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绿色金融研究 | 第12-13页 |
1.2.2 绿色债券研究 | 第13页 |
1.2.3 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信用评级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绿色债券评估与信用评级 | 第16-21页 |
2.1 绿色债券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1 国际共识 | 第16页 |
2.1.2 我国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3 绿色债券的风险特征 | 第17页 |
2.2 绿色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 | 第17-21页 |
2.2.1 信息披露机制 | 第17-18页 |
2.2.2 第二方意见及第三方认证 | 第18-19页 |
2.2.3 担保、抵押等信用增级 | 第19页 |
2.2.4 在信用风险控制中考虑绿色元素 | 第19-21页 |
第3章 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案例 | 第21-38页 |
3.1 主要监管政策 | 第21-22页 |
3.2 主要发行情况 | 第22-23页 |
3.3 信用风险概况 | 第23-24页 |
3.4 绿色熊猫债 | 第24-26页 |
3.4.1 金砖银行“16 新开发绿色金融债 01” | 第24-25页 |
3.4.2 北控水务“G16北控 1” | 第25-26页 |
3.5 绿色金融债券 | 第26-30页 |
3.5.1 浦发银行“16 浦发绿色金融债 01”等 | 第26-27页 |
3.5.2 兴业银行“16 兴业绿色金融债 01”等 | 第27-28页 |
3.5.3 青岛银行“16 青岛银行绿色金融 01”等 | 第28-29页 |
3.5.4 江西银行“16 江西银行绿色金融 01”等 | 第29-30页 |
3.6 绿色公司债 | 第30-34页 |
3.6.1 嘉化能源“G16嘉化 1” | 第30-31页 |
3.6.2 华能新能源“G16能新 1” | 第31页 |
3.6.3 中国节能“G16节能 1”等 | 第31-33页 |
3.6.4 三峡集团“G16三峡 1”等 | 第33-34页 |
3.7 绿色企业债 | 第34页 |
3.7.1 北京汽车“16 京汽绿色债 01”等 | 第34页 |
3.8 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 第34-36页 |
3.8.1 协合风电“16 协合风电MTN001” | 第34-35页 |
3.8.2 金风科技“16 金风科技GN001” | 第35-36页 |
3.9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第4章 判断绿色因素对绿色债券信用风险的两个步骤 | 第38-44页 |
4.1 统一绿色认证标准 | 第38-39页 |
4.1.1 基本框架 | 第38-39页 |
4.1.2 认证绿色因素 | 第39页 |
4.2 创新信用评级方法 | 第39-44页 |
4.2.1 绿色因素内部化 | 第40页 |
4.2.2 现金流对绿色因素的敏感度 | 第40-41页 |
4.2.3 绿色因素内部化影响绿色债券信用风险 | 第41页 |
4.2.4 绿色因素正效应内部化的现金流入 | 第41-42页 |
4.2.5 绿色因素负效应内部化的现金流出 | 第42-43页 |
4.2.6 考虑绿色因素的信用评级方法 | 第43-4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