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公用基础信息分类编码的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1 信息分类编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铁路信号公用基础信息编码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安排 | 第13-15页 |
| 第2章 信息分类编码及其标准化 | 第15-20页 |
| 2.1 信息分类与编码 | 第15-18页 |
| 2.1.1 信息分类 | 第15-17页 |
| 2.1.2 信息编码 | 第17-18页 |
| 2.2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 第18-19页 |
| 2.3 本章小节 | 第19-20页 |
| 第3章 铁路信号公用基础信息分类编码 | 第20-37页 |
| 3.1 铁路信号公用基础信息 | 第20页 |
| 3.2 基于信息粒度的信息分类组织 | 第20-23页 |
| 3.2.1 信息粒度 | 第20-21页 |
| 3.2.2 铁路信号公用基础信息粒度划分 | 第21-23页 |
| 3.3 铁路信号基础信息编码 | 第23-24页 |
| 3.4 铁路信号设备基础信息编码 | 第24-30页 |
| 3.4.1 编码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 3.4.2 柔性编码 | 第25页 |
| 3.4.3 统一编码模型 | 第25-29页 |
| 3.4.4 信号设备唯一标识 | 第29页 |
| 3.4.5 信号设备部件编码 | 第29-30页 |
| 3.5 铁路信号设备监测维修信息编码 | 第30-33页 |
| 3.5.1 信号设备监测信息编码 | 第30-31页 |
| 3.5.2 信号设备维修信息编码 | 第31-33页 |
| 3.6 铁路信号设备空间信息编码 | 第33-35页 |
| 3.6.1 室内设备空间信息 | 第34页 |
| 3.6.2 站内室外设备空间信息 | 第34-35页 |
| 3.6.3 区间设备空间信息 | 第35页 |
| 3.7 编码模型评价 | 第35-36页 |
| 3.8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 第4章 铁路信号公用基础信息编码平台 | 第37-51页 |
| 4.1 平台设计目标 | 第37页 |
| 4.2 平台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 4.3 平台需求分析 | 第38页 |
| 4.4 平台技术架构 | 第38-39页 |
| 4.5 平台功能设计 | 第39-40页 |
| 4.6 平台用户与权限 | 第40-41页 |
| 4.7 基于UML的平台建模分析 | 第41-46页 |
| 4.7.1 平台用例图 | 第41-42页 |
| 4.7.2 平台静态结构模型 | 第42-43页 |
| 4.7.3 平台动态结构模型 | 第43-46页 |
| 4.8 平台数据库设计 | 第46-50页 |
| 4.8.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 第46-47页 |
| 4.8.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 第47-48页 |
| 4.8.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第48-50页 |
| 4.9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 第5章 铁路信号公用基础信息编码平台实现 | 第51-57页 |
| 5.1 平台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 | 第51页 |
| 5.2 平台功能实现 | 第51-56页 |
| 5.2.1 平台用户登录 | 第51-52页 |
| 5.2.2 平台主要子功能模块 | 第52-56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 附录 | 第64-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