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简评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寿险的内涵与特征 | 第15页 |
2.2 寿险的种类 | 第15-16页 |
2.3 寿险的意义 | 第16-17页 |
2.4 寿险业的发展模式 | 第17页 |
2.5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5.1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7-18页 |
2.5.2 需求理论 | 第18页 |
2.5.3 精算理论 | 第18-19页 |
3 江西寿险业发展历程与成效 | 第19-25页 |
3.1 江西寿险业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3.1.1 江西寿险发展起步阶段(1982 年-1994 年) | 第19页 |
3.1.2 引入试点阶段(1995-1996 年) | 第19-20页 |
3.1.3 快速发展阶段(1997-1998 年) | 第20-21页 |
3.1.4 稳步发展阶段(1999 年至今) | 第21页 |
3.2 江西寿险业发展成效 | 第21-25页 |
3.2.1 市场主体数量迅速增多 | 第21页 |
3.2.2 保费收入屡创新高 | 第21-22页 |
3.2.3 居民风险防范意识增强 | 第22-23页 |
3.2.4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加大 | 第23-25页 |
4 江西寿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0页 |
4.1 江西寿险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4.1.1 寿险代理人素质偏低 | 第25-26页 |
4.1.2 销售误导普遍存在 | 第26-27页 |
4.1.3 品牌认可度偏低 | 第27页 |
4.1.4 寿险市场法制建设不完善 | 第27-28页 |
4.2 江西寿险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4.2.1 营销人员诚信缺失 | 第28页 |
4.2.2 片面追求高利润增长 | 第28-29页 |
4.2.3 领导层经营管理手段落后 | 第29页 |
4.2.4 监管水平落后 | 第29-30页 |
5 解决江西寿险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 第30-37页 |
5.1 转变营销模式 | 第30-32页 |
5.1.1 转变粗放式营销模式 | 第30-31页 |
5.1.2 实现多元化营销模式 | 第31-32页 |
5.2 引导寿险代理人转变经营思路 | 第32-33页 |
5.2.1 提高寿险代理人的素质 | 第32页 |
5.2.2 帮助寿险代理人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 | 第32-33页 |
5.2.3 建立和完善江西寿险代理人信用评级制度 | 第33页 |
5.3 产品创新与市场改革 | 第33-34页 |
5.4 加强监管体系,促寿险市场合规经营 | 第34-37页 |
5.4.1 对江西寿险代理人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 第35页 |
5.4.2 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 | 第35-36页 |
5.4.3 加强对寿险公司的管理 | 第36-3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37-38页 |
6.1 结论 | 第37页 |
6.2 展望 | 第37-38页 |
6.2.1 发展机遇 | 第37页 |
6.2.2 发展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江西寿险业发展问题调查问卷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