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巴中市巴河流域污染的政府治理案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的问题第11-12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7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7页
    1.3 理论依据第17-19页
        1.3.1 负外部性效应理论第17页
        1.3.2 公共治理理论第17-18页
        1.3.3“公地悲剧”理论第18页
        1.3.4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第19-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论文框架与创新意图第20-22页
        1.5.1 论文框架第20页
        1.5.2 创新点第20-22页
第二章 巴中市政府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案例描述第22-30页
    2.1 巴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概述第22-24页
        2.1.1 巴河流域水资源概述第22页
        2.1.2 巴河流域水污染概述与成因分析第22-24页
    2.2 巴河流域水污染的政府治理背景第24-26页
        2.2.1 治理过程第24-25页
        2.2.2 治理思路第25-26页
    2.3 巴河流域水污染的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第26-30页
        2.3.1 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府治理管理联合机制缺位第27-28页
        2.3.2 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监管缺位第28页
        2.3.3 巴河流域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缺乏第28-30页
第三章 巴中市巴河流域水污染的政府治理的管理机制分析第30-36页
    3.1 巴河流域政府管理机制的建立分析第30-31页
    3.2 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府管理机制中的问题分析第31-34页
        3.2.1 水污染治理管理机制建立过程的长期性和艰难性第32页
        3.2.2 经济发展与治理实际的不对称第32-33页
        3.2.3 治理监管缺位现象依然严重第33页
        3.2.4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管理体制间的矛盾第33-34页
    3.3 建立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府主导联合管理机制的建议第34-36页
        3.3.1 体制建设方面第34页
        3.3.2 机构监管方面第34-35页
        3.3.3 在制度保障方面第35-36页
第四章 巴中市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中政府环保监管分析第36-40页
    4.1 巴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环保监管的难点分析第36-37页
        4.1.1 自然环境的复杂性第36页
        4.1.2 传统与新兴产业并行发展中水污染的新问题第36-37页
    4.2 政府的环保监管模式的建议第37-38页
        4.2.1 强化立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管第37页
        4.2.2 理顺政府内部环保监管第37-38页
    4.3 社会其他主体对政府的环保监管模式的建议第38-40页
        4.3.1 社会组织对政府的环保监管第38页
        4.3.2 社会群体对政府的环保监管第38页
        4.3.3 扩宽普通民众监管渠道第38-40页
第五章 巴中市巴河流域水污染的政府治理的生态补偿分析第40-44页
    5.1 政府治理巴河流域水污染的生态补偿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第40页
    5.2 建立巴中市巴河流域水污染的政府治理多层次化的补偿标准第40-41页
        5.2.1 建立巴中市巴河流域水污染的政府治理多层次化的补偿标准的意义第40-41页
        5.2.2 建立巴河流域水污染的政府治理多层次化的补偿标准的措施第41页
    5.3 建立巴河流域水污染的政府治理的多元化补偿主体第41-42页
        5.3.1 建立巴河流域水污染的政府治理多元化补偿主体的意义第41-42页
        5.3.2 建立巴河流域水污染的政府治理多元化补偿主体的措施第42页
    5.4 政府治理的生态补偿目标优化提高环境治理效果第42页
    5.5 借鉴与启示第42-44页
第六章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ind公司客户满意度测评与提升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DSP和FPGA的小型红外成像预处理电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