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生态文明视野下福建省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1 调查研究法第17-18页
        1.4.2 文献法第18页
        1.4.3 系统分析法第18页
    1.5 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第19-25页
    2.1 基本概念第19-22页
        2.1.1 生态文明第19-20页
        2.1.2 农业资源以及范围第20页
        2.1.3 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第20-22页
    2.2 相关理论第22-25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3页
        2.2.2 外部性理论第23-24页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4-25页
第三章 福建省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现状第25-32页
    3.1 福建省农业源配置与整合的现状第25-27页
        3.1.1 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的构成因素第25页
        3.1.2 福建省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的优势第25-27页
    3.2 福建省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现有模式第27-29页
        3.2.1 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模式第27-28页
        3.2.2 农业生产投入减量模式第28页
        3.2.3 绿色食品发展模式第28-29页
        3.2.4 休闲农业模式第29页
    3.3 福建省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存在的问题第29-32页
        3.3.1 耕地资源稀缺第29-30页
        3.3.2 生态环境脆弱第30页
        3.3.3 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严重第30-31页
        3.3.4 农业组织较少,缺乏生产性指导第31页
        3.3.5 农业支持力度低,技术水平低第31-32页
第四章 国内相关地区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经验借鉴第32-40页
    4.1 台湾地区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模式经验借鉴第32-36页
        4.1.1 台湾地区“精致农业”发展模式理念第32-33页
        4.1.2 台湾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第33-36页
    4.2 山东滨州市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模式经验借鉴第36-40页
        4.2.1 山东滨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第36-38页
        4.2.2 山东滨州市“生态农业”经验借鉴第38-40页
第五章 福建省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的生态模式构建第40-48页
    5.1 指导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的生态文明理念第40-41页
        5.1.1 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第40页
        5.1.2 长远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第40-41页
        5.1.3 生态文明的哲学观和伦理观相结合第41页
    5.2 福建省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的原则第41-43页
        5.2.1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1-42页
        5.2.2 整体与局部相协调原则第42-43页
        5.2.3 因地制宜原则第43页
        5.2.4 科技先导原则第43页
    5.3 福建省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的“层次化”模式第43-48页
        5.3.1 农户型的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模式第44-45页
        5.3.2 区域型的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模式第45-47页
        5.3.3 省域层次的农业资源配置与整合模式第47-48页
第六章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盘锦地区稻米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的农村金融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