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百褶裙“叠穿”中的“礼”与“理”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究背景与现状 | 第11-15页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 论文结构与框架 | 第17-18页 |
1.7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7.1 “叠穿”的定义 | 第18页 |
1.7.2 “礼”与“理”的阐释 | 第18-20页 |
第2章 “叠穿”现象的概述 | 第20-29页 |
2.1 “叠穿”现象的普遍性 | 第20-24页 |
2.2 苗族服饰中的“叠穿” | 第24-26页 |
2.3 苗族百褶裙的“叠穿”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叠穿”之“礼” | 第29-48页 |
3.1 责任与价值 | 第29-32页 |
3.1.1 危机意识 | 第29-30页 |
3.1.2 归属认同 | 第30-31页 |
3.1.3 性别分工 | 第31-32页 |
3.2 显美与显富 | 第32-37页 |
3.2.1 以多为美 | 第32-36页 |
3.2.2 以多为富 | 第36-37页 |
3.3 社交与婚姻 | 第37-41页 |
3.3.1 社交角色的转变 | 第37-40页 |
3.3.2 婚姻集团的标志 | 第40页 |
3.3.3 婚姻活动的基础 | 第40-41页 |
3.4 情感与态度 | 第41-46页 |
3.4.1 制作中的敬畏感 | 第41-45页 |
3.4.2 穿戴中的仪式感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叠穿”之“理” | 第48-66页 |
4.1 “人”的需求 | 第48-50页 |
4.1.1 适体与实用 | 第48页 |
4.1.2 宜动与功能 | 第48-50页 |
4.2 “工”的考究 | 第50-58页 |
4.2.1 裙料的质感 | 第50-51页 |
4.2.2 裙褶的形制 | 第51-58页 |
4.3 “美”的历程 | 第58-65页 |
4.3.1 从“量变”到“形变” | 第58-61页 |
4.3.2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 第61-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