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太原市大气PM2.5质量浓度及成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1 立题背景及依据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1 研究意义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附图第16-17页
第二章 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7-28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2.2.1 数据采集与整理第17-19页
        2.2.2 数据分析第19-20页
        2.2.3 火点图的获得第2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0-27页
        2.3.1 四个季节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0-22页
        2.3.2 秋季采暖初期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2-27页
    2.4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大气PM_(2.5)成分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8-37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实验部分第28-30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材料第28页
        3.2.2 样品的采集第28页
        3.2.3 样品的测定第28-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36页
        3.3.1 四个季节大气PM_(2.5)中重金属元素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0-31页
        3.3.2 四个季节大气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1-34页
        3.3.3 四个季节大气PM_(2.5)中含碳成分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4-36页
    3.4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单颗粒成分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7-54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4.2.1 样品的采集第37-40页
        4.2.2 样品的测定与分析第40页
        4.2.3 后向轨迹第40-4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1-52页
        4.3.1 颗粒物的分类第41-44页
        4.3.2 冬夏季灰霾颗粒的形貌和化学组成分析第44-51页
        4.3.3 冬夏季灰霾颗粒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1-52页
    4.4 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5.1 结论第54-55页
    5.2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化垃圾对大麦生长发育和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研究
下一篇:云冈石窟景区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