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关于聚酮 | 第9-10页 |
·聚酮类化合物概述 | 第9-10页 |
·聚酮合酶 | 第10页 |
·酮还原酶 | 第10-12页 |
·聚酮合成中聚酮合酶模块中的酮还原酶(PKS,KR) | 第10-11页 |
·聚酮合成中后修饰酮还原酶(post-PKS,KR) | 第11页 |
·酮还原酶立体构型的分类 | 第11-12页 |
·关于手性 | 第12-14页 |
·手性化合物和手性药物 | 第12-13页 |
·生物法合成手性醇 | 第13页 |
·辅酶再生 | 第13页 |
·控制手性的关键酶 | 第13-14页 |
·关于晶体 | 第14-15页 |
·蛋白质的结晶原理 | 第14页 |
·蛋白结晶方法及影响因素 | 第14页 |
·蛋白晶体的优化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 | 第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37页 |
·材料 | 第16-25页 |
·菌种与引物 | 第16-18页 |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 第18-19页 |
·试剂与溶液 | 第19-23页 |
·工具酶与试剂盒 | 第23页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3-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7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页 |
·DNA的PCR扩增 | 第25页 |
·PCR产物胶回收 | 第25-26页 |
·基因片段的酶切连接 | 第26-27页 |
·氯化钙法E.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27-28页 |
·基因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28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28-29页 |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29页 |
·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中 | 第29页 |
·定点突变 | 第29-31页 |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1-33页 |
·非天然底物的筛选 | 第33页 |
·手性醇产物的高效液相检测 | 第33-34页 |
·二聚酮底物类似物MOP-NAC的合成 | 第34页 |
·HPLC反相柱检测分析产物 | 第34-35页 |
·产物手性分析 | 第35页 |
·酶活测定方法 | 第35页 |
·酮还原酶蛋白结晶 | 第35-37页 |
第三章 PKS KR的表达与手性拆分 | 第37-50页 |
·PKS KR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 第37-41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7页 |
·PCR及产物回收 | 第37-38页 |
·构建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38-39页 |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9-41页 |
·葡萄糖脱氢酶(GDH)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蛋白表达 | 第41-43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1页 |
·PCR及产物回收 | 第41-42页 |
·构建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42-43页 |
·GDH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43页 |
·模块化酮还原酶结构域底物特异性研究 | 第43-45页 |
·PKS KR与二聚酮底物类似物的还原及其手性HPLC检测 | 第45-49页 |
·二聚酮底物类似物的还原 | 第45-47页 |
·手性的HPLC检测 | 第47-48页 |
·定点突变对酶活性及立体选择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post PKS KR的酶学性质检测及晶体的点制 | 第50-59页 |
·post- PKS KR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 第50-54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0页 |
·PCR及产物回收 | 第50-51页 |
·构建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51-52页 |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52-54页 |
·葡萄糖脱氢酶(GDH)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蛋白表达 | 第54页 |
·后修饰酮还原酶底物特异性研究 | 第54页 |
·手性醇产物的高效液相检测 | 第54-55页 |
·post- PKS KR与二聚酮底物类似物的还原及其手性HPLC检测 | 第55-56页 |
·晶体的点制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全文总结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