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依托型区域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日照绿茶品牌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选题背景 | 第8页 |
2.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9-11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1、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1页 |
2、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11-12页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1、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一、资源依托型区域品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一)区域品牌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1、区域品牌的一般概念和属性 | 第14页 |
2、资源依托型区域品牌的属性 | 第14-15页 |
3、农业区域品牌的基本属性 | 第15页 |
(二)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 | 第15-17页 |
1、区域品牌的分类 | 第15-16页 |
2、依托型区域品牌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三)资源依托型区域品牌生命周期理论 | 第17-20页 |
1、品牌生命周期理论概念 | 第17-18页 |
2、资源与区域品牌生命周期的关系案例 | 第18-20页 |
二、日照绿茶产业及品牌发展现状 | 第20-27页 |
(一)我国茶行业及品牌现状 | 第20-22页 |
1、我国茶叶行业现状 | 第20-21页 |
2、我国茶叶品牌现状 | 第21-22页 |
(二)日照绿茶行业情况概述 | 第22-24页 |
1、日照绿茶行业现状 | 第22-23页 |
2、日照绿茶品牌现状概述 | 第23-24页 |
(三)日照绿茶品牌发展周期分析 | 第24-27页 |
1、日照绿茶品牌孕育期 | 第24页 |
2、日照绿茶品牌成长期 | 第24-25页 |
3、日照绿茶品牌成熟期 | 第25页 |
4、日照绿茶品牌衰退期 | 第25-27页 |
三、日照绿茶区域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 | 第27-49页 |
(一)日照绿茶区域品牌建设之优势分析 | 第27-31页 |
1、独特的自然环境酝酿独特的产品内涵 | 第27-28页 |
2、严格的生产标准铸造高端的产品品质 | 第28-29页 |
3、巨大的产业市场展示良好的发展机遇 | 第29-30页 |
4、优惠的产业政策体现政府的支持呵护 | 第30页 |
5、优良的环境资源提供丰富的支持 | 第30-31页 |
(二)日照绿茶区域品牌建设之劣势分析 | 第31-33页 |
1、人员素质整体不高 | 第31-32页 |
2、品牌意识起步晚,管理程度略滞后 | 第32页 |
3、信息与市场现代化程度低 | 第32-33页 |
4、品牌文化低产业链条短 | 第33页 |
(三)日照绿茶区域品牌建设之机会分析 | 第33-35页 |
1、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 第33-34页 |
2、蓝色经济圈影响深远 | 第34页 |
3、绿茶市场细分较大 | 第34页 |
4、三农问题受政策影响深入 | 第34-35页 |
(四)日照绿茶区域品牌建设之威胁分析 | 第35-38页 |
1、同类品牌竞争激烈程度加深 | 第35-36页 |
2、潜在产品品牌构成巨大威胁 | 第36页 |
3、假冒伪劣现象层出不穷 | 第36-37页 |
4、品质要求壁垒更高 | 第37-38页 |
四、资源依托型区域品牌建设的对策 | 第38页 |
(一) 日照绿茶品牌定位策略 | 第38-40页 |
1、产品自身定位 | 第38-39页 |
2、目标市场定位 | 第39页 |
3、日照绿茶品牌定位误区 | 第39-40页 |
(二)日照绿茶品牌推广策略 | 第40-42页 |
1、面向媒体的整体推广 | 第40-41页 |
2、面向消费者的个体推广 | 第41页 |
3、消费者之间的.碑传播推广 | 第41-42页 |
(三)日照绿茶品牌资金策略 | 第42-44页 |
1、资金来源分析 | 第42-43页 |
2、各参与者经济效用分析 | 第43-44页 |
(四)日照绿茶品牌行业主导者管理策略 | 第44-45页 |
1、政府与行业协会策略 | 第44页 |
2、主导者企业策略 | 第44-45页 |
(五)日照绿茶品牌跟随者管理策略 | 第45-49页 |
1、小企业跟随行为选择 | 第45-46页 |
2、不良竞争者行为选择及应对策略 | 第46页 |
3、加入监管因素的囚徒困境 | 第46-49页 |
五、结论与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作品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