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气象学论文

热带太平洋北赤道流输运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绪论第13-25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20页
   ·北赤道流的研究现状第20-23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23-25页
第二章 数据和方法第25-38页
   ·数据第25-28页
     ·MOAA GPV数据第25页
     ·ECMWF ORA-S3数据第25-27页
       ·数据信息第25-26页
       ·数据验证第26-27页
     ·DePreSys数据第27-28页
     ·卫星高度计观测数据第28页
   ·方法第28-38页
     ·1.5 层约化重力模式的线性涡度方程第28-33页
     ·绝对地转流计算方法第33-37页
     ·超前滞后相关分析方法第37页
     ·其他方法第37-38页
第三章 北赤道流输运在两类厄尔尼诺期间的差异及其动力机制第38-59页
   ·引言第38页
   ·北赤道流输运的定义第38页
   ·两类厄尔尼诺的分类第38-42页
   ·年际信号的提取第42页
   ·北赤道流输运在两类厄尔尼诺期间的差异第42-47页
     ·北赤道流输运与两类厄尔尼诺的关系第42-44页
     ·两类厄尔尼诺期间北赤道流输运的时间演变第44-47页
   ·两类厄尔尼诺期间影响北赤道流输运的动力机制第47-57页
     ·两类厄尔尼诺期间流场的演变第47-52页
     ·风场的影响第52-54页
     ·线性涡度方程第54-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近10余年来实测数据揭示的北赤道流与厄尔尼诺的关系第59-73页
   ·引言第59页
   ·P-vector方法计算的北太平洋绝对地转流第59-60页
   ·2001至2013年间的厄尔尼诺事件第60-61页
   ·年际信号的提取第61页
   ·近10余年来北赤道流输运与厄尔尼诺的关系第61-64页
   ·厄尔尼诺期间影响北赤道流输运的动力机制第64-71页
     ·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流场变化第64-67页
     ·风场的影响第67-69页
     ·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分布第69-71页
   ·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7页
   ·论文的主要结果第73-75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75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7页
作者简历第87-88页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88页
在读期间学术报告情况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滨海典型地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异及监测系统研究应用
下一篇: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洋热含量与南海—南亚夏季风强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