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缩写对照表 | 第14-15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1 试验所选猪种简介 | 第16-18页 |
·国内猪种 | 第16-17页 |
·国外引进猪种 | 第17-18页 |
2 单胃动物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简介 | 第18-20页 |
·单胃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的组成 | 第18-19页 |
·消化道微生物的定植规律 | 第19-20页 |
3 影响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因素 | 第20-26页 |
·宿主对消化道微生物的影响 | 第20-21页 |
·日粮对消化道微生物的影响 | 第21-23页 |
·消化道内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23页 |
·免疫系统对消化道微生物的影响 | 第23-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2页 |
第一章 蓝塘、巴马、二花脸、梅山、小梅山、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粪样菌群的比较 | 第32-50页 |
摘要 | 第32-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 第33页 |
·样品中VFA的测定 | 第33-34页 |
·样品中总DNA的提取 | 第34页 |
·扩增16S rRNA基因V_6-V_8区 | 第34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微生物菌群结构 | 第34页 |
·定量PCR检测主要微生物数量 | 第34-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不同品种母猪粪样中VFA浓度的不同 | 第36-37页 |
·不同品种母猪粪样细菌DGGE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 | 第37-40页 |
·不同品种母猪粪样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40-41页 |
·定量分析不同品种母猪粪样细菌多样性 | 第41-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4 结论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ABSTRACT | 第47-50页 |
第二章 蓝塘、巴马和环江仔猪结肠菌群及代谢产物的比较 | 第50-60页 |
摘要 | 第50-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样品中VFA测定 | 第51页 |
·样品中总DNA的提取 | 第51页 |
·扩增16S rRNA基因V_6-V_8区 | 第51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微生物菌群结构 | 第51页 |
·定量PCR检测主要微生物数量 | 第51-52页 |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不同品种仔猪结肠内容物中VFA含量的不同 | 第52-53页 |
·不同品种仔猪结肠内容物和结肠黏膜细菌DGGE指纹图谱分析 | 第53-56页 |
·定量分析不同品种仔猪结肠内主要菌群的不同 | 第56页 |
3 讨论 | 第56-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ABSTRACT | 第59-60页 |
第三章 梅山和大白仔猪生长性能、消化酶、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结构的比较 | 第60-74页 |
摘要 | 第60-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第61页 |
·样品采集 | 第61页 |
·指标检测及方法 | 第61-63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梅山仔猪和大白仔猪生长性能的比较 | 第63-64页 |
·梅山仔猪和大白仔猪空肠和胰腺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 第64-65页 |
·梅山仔猪和大白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的比较 | 第65-66页 |
·梅山仔猪和大白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形态的比较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69页 |
·消化器官生长发育 | 第67-68页 |
·消化酶活力 | 第68页 |
·血清生化指标 | 第68-69页 |
·肠道形态结构 | 第69页 |
4 结论 | 第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ABSTRACT | 第72-74页 |
全文结论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