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VDACs蛋白 | 第9-14页 |
·VDACs蛋白的结构和定位 | 第9-11页 |
·VDACs蛋白的功能 | 第11-13页 |
·VDACs蛋白与其他蛋白的互作 | 第13-14页 |
·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 | 第14-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OsVDAC5互作蛋白的筛选 | 第18-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 第19-20页 |
·相关PCR引物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36页 |
·OsVDAC5跨膜结构预测 | 第21页 |
·7种OsVDAC5诱饵蛋白载体构建 | 第21-28页 |
·7种OsVDAC5诱饵蛋白载体的筛选 | 第28-30页 |
·优化互作蛋白筛选的严谨性 | 第30-32页 |
·从YTB幼穗c DNA文库中筛选OsVDAC5互作蛋白 | 第32-34页 |
·阳性克隆鉴定 | 第34-35页 |
·潜在互作蛋白结构预测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50页 |
·OsVDAC5跨膜结构预测 | 第36-37页 |
·水稻YTB叶片总R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7个目的片段的获得 | 第38页 |
·重组质粒pBT3-N- OsVDAC5 ?47和pBT3-SUC- Os VDAC5 ?47的鉴定 | 第38-39页 |
·重组质粒pBT3-N- OsVDAC5 ?12和pBT3-SUC- Os VDAC5 ?12的鉴定 | 第39-40页 |
·重组质粒pBT3- SUC- OsVDAC5210、155和75的鉴定 | 第40-41页 |
·OsVDAC5诱饵蛋白的筛选 | 第41-42页 |
·文库筛选前严谨性的优化 | 第42-43页 |
·水稻YTB幼穗cDNA文库筛选 | 第43-44页 |
·酵母阳性克隆鉴定 | 第44-47页 |
·测序质粒进一步鉴定 | 第47-48页 |
·潜在互作蛋白结构预测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第三章 OsVDAC5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 第52-7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 第52-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63页 |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54-60页 |
·表达载体pCAMBIA1301H、pCAMBIA2301及OsVDAC5 RNAi转入农杆菌 | 第60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遗传转化 | 第60-61页 |
·转基因植株阳性鉴定 | 第61-62页 |
·转基因阳性植株OsVDAC5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62-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72页 |
·日本晴叶片总RNA的提取 | 第63页 |
·pCAMBIA1301H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3-64页 |
·pCAMBIA2301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4-67页 |
·OsVDAC5 RNAi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7-68页 |
·根瘤农杆菌的阳性鉴定 | 第68-70页 |
·水稻遗传转化及T0代转基因植株的阳性鉴定 | 第70-71页 |
·阳性植株RNA水平的检测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