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冻土与地基论文

冻土地区支挡结构冻胀效应及服役性能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6页
   ·冻土地区支挡结构研究现状第16-21页
     ·冻胀力研究现状第16-18页
     ·冻土地区支挡结构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8-21页
     ·问题与不足第21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5页
第二章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力学性质研究第25-69页
   ·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行为研究现状第25-33页
     ·土与结构接触面试验研究现状第25-30页
     ·土与结构接触面模型研究现状第30-33页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设备的设计原则和要求第33-37页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动力直剪试验研究第37-45页
     ·冻土动力直剪仪的研制第37-39页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动力直剪试验的实施第39-41页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动力行为特征第41-43页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动力强度规律分析第43-45页
     ·接触面动力直剪试验总结第45页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静力直剪试验研究第45-57页
     ·冻土静力直剪设备第45-49页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静力直剪试验的实施第49-51页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静力行为特征第51-52页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静力强度规律分析第52-56页
     ·接触面静力直剪试验总结第56-57页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7-67页
     ·强度参数的多因素回归第57-60页
     ·应力应变关系及其参数的多因素影响分析第60-64页
     ·接触面静力剪切模型第64-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三章 冻土地区重力式挡土墙水热效应的数值分析第69-125页
   ·冻融过程的多场耦合模型研究第69-70页
   ·冻融过程多场耦合原理第70-75页
     ·水热耦合计算原理第71-74页
     ·冻融变形计算原理第74-75页
   ·重力式挡土墙的水热耦合参数选取和软件实现第75-87页
   ·重力式挡土墙的水热耦合结果与分析第87-122页
     ·基本型条件的水热耦合特征第87-104页
     ·换填条件的水热耦合特征第104-110页
     ·保温条件的水热耦合特征第110-116页
     ·地下水条件的水热耦合特征第116-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5页
第四章 冻土地区重力式挡土墙变形效应数值分析第125-157页
   ·应力应变场计算原理第125-126页
     ·冻胀与冻胀率第125-126页
     ·材料与接触面第126页
   ·重力式挡土墙变形与稳定性分析参数选取和软件实现第126-133页
     ·材料参数第126-127页
     ·冻胀模型第127-131页
     ·接触面模型第131-133页
   ·重力式挡土墙变形与稳定性分析结果第133-154页
     ·基本型条件的应力应变场特征第133-140页
     ·换填条件的应力应变场特征第140-144页
     ·保温条件的应力应变场特征第144-147页
     ·地下水条件的应力应变场特征第147-150页
     ·挡土墙设计参数的成本效果比选第150-154页
   ·本章小结第154-157页
第五章 冻土地区挡土墙的长期服役性能评价第157-173页
   ·冻土地区挡土墙服役性能的描述第157-158页
   ·冻土地区挡土墙服役性能评价体系第158-162页
     ·冻土地区挡土墙服役性能的评价指标第158-160页
     ·冻土地区挡土墙服役性能的评价体系第160-162页
   ·挡土墙服役性能评价体系的应用第162-170页
     ·基于位移的服役性能分项限值第162-164页
     ·挡土墙服役性能评价体系的评分第164-170页
   ·本章小结第170-17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73-179页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第173-175页
   ·主要创新点第175-176页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76-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85页
附录A第185-191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91-19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DOF双足模型参数分析及其在人与结构相互作用中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在线电流数据驱动方法的地下电缆故障预诊断的研究